厚朴溫中湯:行氣除滿,溫中燥濕的脾胃良方
- Hongji Medical
- 5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厚朴溫中湯作為一首經典的中藥方劑,以其行氣除滿、溫中燥濕的功效,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脾胃寒濕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為人們的脾胃健康保駕護航。
厚朴溫中湯出自金元時期醫學家李杲所著的《內外傷辨惑論》,是治療脾胃寒濕氣滯的常用方劑。《內外傷辨惑論》是中醫學的重要著作,詳細闡述了內傷和外感疾病的辨證論治方法。厚朴溫中湯在當時主要用於治療因飲食失常、寒溫不適等因素導致脾胃受損,氣機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

厚朴溫中湯方劑解釋
厚朴溫中湯的組成精妙,體現了中醫方劑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則:
君藥: 厚朴。厚朴辛苦溫燥,行氣消脹,燥濕除滿,是治療脾胃寒濕氣滯的主藥,能消除脘腹脹滿等症狀。
臣藥: 草豆蔻。草豆蔻辛溫芳香,溫中散寒,燥濕運脾,輔助厚朴加強溫中散寒、燥濕運脾的功效。
佐藥: 陳皮、木香、乾薑、生薑、茯苓、炙甘草。陳皮、木香行氣寬中助厚朴消脹除滿;乾薑、生薑溫脾暖胃助草豆蔻散寒止痛;茯苓滲濕健脾;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使藥: 炙甘草。甘草兼作使藥以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成行氣消滿,溫中燥濕之功,使寒濕得除,氣機調暢,脾胃復健,則痛脹自解。
厚朴溫中湯的病機解析
要理解厚朴溫中湯的治療原理,需要從中醫的角度深入分析其所針對的病機。厚朴溫中湯主要針對三個關鍵病機環節:脾胃虛寒,寒濕內阻,以及氣機壅滯。

脾胃虛寒
飲食失常、過食生冷、勞倦內傷等因素容易導致脾胃陽氣受損,形成脾胃虛寒。脾胃為後天之本,負責運化水穀精微,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寒則運化失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寒濕內阻
脾胃虛寒的同時,體內陽氣不足,無力運化水濕,濕邪易停聚於中焦,形成寒濕內阻。寒性凝滯,濕性重濁,易阻礙氣機的運行,導致脘腹脹滿、肢體困重等症狀。
氣機壅滯
脾胃的運化功能受阻,寒濕又困阻氣機,導致中焦氣機壅滯,升降失常。胃氣以下降為順,脾氣以上升為常,氣機壅滯則升降功能失調,導致脘腹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厚朴溫中湯主治功效
厚朴溫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寒濕氣滯證。具體症狀包括:
脘腹脹滿、或疼痛
不思飲食、食慾不振
四肢倦怠、經常疲勞想睡
舌苔白膩
脈沉弦
亦可见经常放屁,腹泻,消化不良,呕吐,胸闷胀,白带,喝水之后吐水,胃肠胀气等症状。
厚朴溫中湯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行氣除滿: 促進氣機運行,消除脘腹脹滿。
溫中燥濕: 溫暖中焦,驅散寒氣,燥化濕邪,改善脾胃功能。
散寒止痛: 驅散寒氣,緩解脘腹疼痛。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厚朴溫中湯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除了傳統的行氣除滿、溫中燥濕功效外,還有助於:
調節胃腸功能: 對於胃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厚朴溫中湯能調節胃腸蠕動,恢復正常功能。
抗炎: 對於胃腸道炎症,厚朴溫中湯能減輕炎症程度,促進康復。
止痛: 對於胃腸道疼痛,厚朴溫中湯能緩解疼痛症狀。
臨床上,厚朴溫中湯常用於治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胃擴張和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疾病,辨證屬於脾胃氣滯寒濕證者,亦可用於治療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胃酸食道逆流,支氣管炎,腸炎,慢性肝炎等。
注意事項
在使用厚朴溫中湯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辨證論治: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使用厚朴溫中湯前最好諮詢中醫師,確認自身體質是否適合。本方適用於脾胃氣滯寒濕證,若為其他證型則不宜使用。辨證要點為:脘腹脹痛,舌苔白膩。
氣虛或胃陰不足者不宜使用: 脘腹脹滿或疼痛,屬於氣虛或胃陰不足者,不宜使用苦辛性溫之本方,以免耗氣傷陰。
飲食宜清淡: 服用厚朴溫中湯期間,飲食宜清淡,避免生冷油膩之品。
厚朴溫中湯雖然名為「溫中湯」,但其功用卻重在行氣,而不在溫中,這也正是本方在分類上歸屬於理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