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湯(附子理中丸):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的經典方劑
- Hongji Medical
- 1月2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5月25日
附子理中湯出自《傷寒雜病論》,這部中醫經典由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撰寫。張仲景被譽為「醫聖」,他的著作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其中《金匱要略》主要討論內科雜病,附子理中湯便出自此書。

附子理中湯(附子理中丸)方劑解釋
附子理中湯中的主要成分包括乾薑、人參、白朮和甘草,這些藥物共同作用,能夠提升陽氣,健脾胃,化解腹部寒凝,從而改善中焦虛寒的症狀。
附子性味辛熱,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乾薑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
人參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白朮性味苦甘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附子理中湯的功效與病機
附子理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證,常見的症狀包括:
脈象:沉脈、虛脈
舌象:舌苔灰黑、舌苔青色、舌苔淡薄白
疼痛:胸悶胸痛、手肘外側痛、腰痛、手肘內側痛、膝蓋外側前側痛、腳背痛、手肘窩痛、腹痛、上腹胃脘痛、下腹部痛、肩頸痠痛、手肘關節痛、小指痛、手腕背部痛、踝關節疼痛
症狀:睡眠障礙、打噴嚏、經常疲勞想睡、腹瀉、氣喘、手腳冰冷、咳嗽、白痰、白鼻涕、夜間易醒、大便溏、腹中有鳴叫聲、心情煩燥、頭昏精神不佳、手腳容易出汗、呼吸氣短言語無力

功效
附子理中湯是一種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證。該方劑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腹痛、腹瀉、手腳冰冷等。
附子理中湯不僅在傳統中醫中被廣泛應用,現代臨床研究也證實了其在多種疾病治療中的有效性。例如,該方劑可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還可用於治療皮膚病、內分泌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多種病症。
附子理中湯的廣泛適應性和顯著療效使其成為中醫治療脾胃虛寒證的代表方劑之一。

病機
附子理中湯的病機主要涉及脾胃虛寒,這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脾胃虛寒指的是脾胃陽氣不足,導致消化功能減弱,出現一系列寒性症狀。
脾胃主中焦,負責運化水穀精微,若脾胃陽氣不足,運化無權,升降失常,清陽不升則腹瀉,陰寒凝聚,濁陰不降則會嘔吐。中焦虛寒,寒凝氣滯,就會出現腹部疼痛、手腳冰冷等症狀。
脾胃虛寒還會影響到其他臟腑的功能。
脾主統血,氣能攝血,中焦虛寒時脾陽不足,脾氣亦虛,統攝無權,血不循經而導致各種血證,如便血、吐血、衄血、婦人崩漏等失血證。
此外,飲食不節制,損傷脾胃陽氣時,也會導致嘔吐、腹瀉等症狀。當腹部虛寒久了造成中焦虛寒,體內陽虛不運,陰寒阻滯胸中,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
附子理中湯的設計正是針對中焦虛寒的病機,依照《黃帝內經》「寒者熱之」、「虛則補之」的治法,以溫中散寒,補益脾胃為主。方中以乾薑為主藥,大辛大熱,溫脾胃,化陰凝,以達溫中散寒,扶陽抑陰之功效。

配合人參補中益氣,培補後天,助乾薑以復中陽。脾虛容易生濕氣,所以配合溫苦燥之白朮,燥濕運脾,最後配合甘草蜜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此方可使陽氣提升,健脾胃,化解腹部寒凝,中焦虛寒諸症自解。
理中湯和附子理中湯的區別
特性 | 理中湯 | 附子理中湯 |
组成 | 人参、白朮、乾薑、甘草 | 理中湯 + 附子 (炮附子) |
功效 | 溫中健脾,益氣和中 | 溫中健脾,祛寒止痛,回陽救逆 |
侧重 | 健脾益氣,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 溫陽散寒,祛寒止痛,助陽 |
适用情况 | 脾胃虛寒症状较輕 | 脾胃虛寒症状较重,阳虚明显 |
简单记忆:
理中湯: 脾胃弱了,幫助它恢復功能。
附子理中湯: 脾胃弱了,还很冷,要加一把火!
附子理中湯的現代應用
附子理中湯在現代應用中,主要用於治療多種脾胃虛寒證相關的疾病。現代研究表明,附子理中湯具有顯著的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的功效,適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胃腸炎等。
此外,該方劑還被用於治療皮膚病如異位性皮膚炎,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泌尿系統疾病如腎病、尿失禁,以及婦科疾病如崩漏、便血、吐血、鼻衄等。附子理中湯的廣泛適應性和顯著療效使其成為中醫治療脾胃虛寒證的代表方劑之一。
附子理中湯在現代臨床中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包括但不限於:
消化系統疾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胃腸炎、胃下垂、胃擴張、慢性結腸炎、痢疾、腹瀉
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
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
泌尿系統疾病:腎病、尿失禁
婦科疾病:崩漏、便血、吐血、鼻衄
精神心理疾病:恐懼性焦慮障礙、憂鬱性障礙
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
其他:汗皰疹、腸躁症、味覺喪失、腎下垂、慢性腎炎、過敏性紫癜、小兒慢驚風、小兒腸痙攣、慢性口腔潰瘍、膽道蛔蟲症、胸痹等辨證屬於中焦虛寒的多種疾病,以及各種癌症後遺症。

注意事項
附子理中湯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和副作用。該方劑溫燥,外感發熱、陰虛體質者不宜使用,濕熱內蘊中焦或脾胃陰虛者也應避免使用。此外,使用附子理中湯時需忌生冷水果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虛寒。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禁忌症:外感發熱、陰虛體質者忌用。濕熱內蘊中焦或脾胃陰虛者禁用。
飲食禁忌:忌生冷水果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虛寒。
副作用:附子理中湯溫燥,可能會引起口乾、便秘等副作用,使用時需注意劑量和療程。
結語
附子理中湯作為中醫經典方劑,具有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的功效,適用於多種脾胃虛寒證候的治療。在現代臨床中,附子理中湯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顯示出其廣泛的適應性和顯著的療效。
然而,使用附子理中湯時需注意禁忌症和飲食禁忌,以確保療效和安全。希望本文能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附子理中湯的出處、方劑解釋、適用症、功效、現代應用和注意事項,從而更好地應用這一經典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