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清暑益氣湯:夏日養生,辨證施治的智慧
- Hongji Medical 
- 5月13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清暑益氣湯,這個方名聽起來就令人感到清涼舒暢,但它並非單一藥方的專屬名稱,而是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中藥配方,各自蘊含著古代醫家對「暑熱症」的深刻理解。
第一種清暑益氣湯,源自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之手。當時社會動盪,人民生活困苦,飲食不規律,多有脾胃虛弱的情況。在炎熱的夏季,感受暑邪後,往往出現一系列與氣虛濕熱相關的症狀。李東垣因此創立此方,以益氣健脾、清熱祛濕為主要目的。
而另一種清暑益氣湯,則出自清代名醫王孟英之筆。相較於金元時期,清代社會經濟較為發達,人們飲食更為豐富,但夏季高溫曝曬、大量出汗的情況也更為常見。王孟英觀察到另一類型的暑熱症,以津液耗傷、氣陰兩虛為主要特徵,因此重新調整了藥方組成,以清熱養陰、生津止渴為主。

清暑益氣湯方劑解析
兩種清暑益氣湯在藥材組成上大相徑庭,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
- 李東垣清暑益氣湯: - 君藥:黃耆 - 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為方中扶正固本之要藥。 
- 臣藥:人參、白朮 - 益氣健脾,助黃耆恢復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 
- 佐藥:蒼朮、澤瀉、神麴、青皮、陳皮 - 蒼朮燥濕健脾,澤瀉利水滲濕,神麴、青皮、陳皮理氣健脾,化濕和中,共同促進脾胃運化,去除體內濕濁。 
- 使藥:麥冬、五味子、當歸、炙甘草 - 麥冬養陰生津,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止渴,當歸補血活血,潤燥和營,炙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王孟英清暑益氣湯: - 君藥:西洋參 - 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為方中扶正之要藥。 
- 臣藥:石斛、麥冬 - 滋陰清熱,養胃生津,潤燥止渴,緩解熱傷津液之症。 
- 佐藥:黃連、竹葉、荷葉、知母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竹葉清心除煩,生津利尿,荷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使藥: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 甘草調和諸藥,粳米養胃和中,西瓜翠衣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清暑益氣湯病機:體質差異與治療側重
清暑益氣湯雖同名,卻因應不同體質與病因,而發展出李東垣與王孟英兩種截然不同的處方。以下將分別闡釋其病機:
李東垣清暑益氣湯之病機:脾胃氣虛,濕熱內蘊
李東垣所處的金元時期,人民生活困苦,多有飲食不節、勞倦傷脾的情況,導致脾胃運化功能下降,水濕停滯。感受暑邪後,更易損傷脾胃之氣,導致氣虛、濕盛、熱鬱的複雜病機。
- 脾胃氣虛: 脾主運化水穀,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水濕停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進而影響氣血生成,導致氣虛乏力、倦怠少氣等症狀。 
- 濕邪內生: 脾失健運,水濕內停,上則阻礙清陽之氣上升,下則易生痰濁,阻滯氣機,導致胸悶、噁心、納呆等症狀。 
- 暑熱內蘊: 感受暑邪後,耗傷氣陰,加重脾胃負擔,濕邪鬱久化熱,與暑熱之邪相互搏結,形成濕熱內蘊之證。濕熱困阻中焦,影響脾胃升降,導致腹脹、便溏等症狀。 
因此,李東垣清暑益氣湯的治療重點在於:益氣健脾,以恢復脾胃運化功能;燥濕化痰,以去除體內濕濁;升陽舉陷,以恢復氣機升降。
王孟英清暑益氣湯之病機:暑熱傷津,氣陰兩虛
王孟英所處的清代,人們生活水平較高,但夏季高溫曝曬、勞動出汗的情況也更為常見。此時,感受暑邪後,更易耗傷津液,導致氣陰兩虛。
- 暑熱傷津: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易耗傷人體津液。津液虧虛則無法濡養臟腑,導致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 
- 氣隨津耗: 氣依附於津液而存在,津液虧虛則氣無所依,導致氣虛乏力、精神倦怠等症狀。 
- 心神失養: 暑熱擾心,心神失養,則易出現心煩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狀。 
因此,王孟英清暑益氣湯的治療重點在於:清熱養陰,以補充耗損的津液;益氣生津,以恢復氣的推動作用;養心安神,以緩解暑熱對心神的影響。
總之,兩種清暑益氣湯針對的病機各有側重,前者偏重於脾胃氣虛、濕熱內蘊,後者偏重於暑熱傷津、氣陰兩虛。在臨床應用時,應仔細辨證,方能對症下藥,取得最佳療效。
清暑益氣湯功效
兩種清暑益氣湯的功效與適用症也各有側重:
- 李東垣清暑益氣湯: - 功效:益氣健脾,清熱祛濕,升陽舉陷。 
- 適用症:暑熱傷氣,脾胃虛弱,症見身熱頭痛,少氣懶言,肢體倦怠,口渴自汗,不思飲食,大便溏薄,或兼見胸悶噁心、小便短赤等。 
 
- 王孟英清暑益氣湯: - 功效:清熱養陰,生津止渴,益氣和胃。 
- 適用症:暑熱傷津,氣陰兩虛,症見身熱口渴,煩躁不安,精神倦怠,口乾舌燥,脈虛數等。 
 
現代應用
在現代,兩種清暑益氣湯依然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與暑熱相關的疾病。
- 李東垣清暑益氣湯: - 常用於治療夏季感冒、中暑等疾病,對於體質虛弱、脾胃功能較差的患者效果尤佳。 
- 對於慢性疲勞綜合症、產後虛弱等疾病,若辨證屬氣虛濕熱者,亦可酌情使用。 
 
- 王孟英清暑益氣湯: - 常用於治療夏季高熱、脫水等疾病,對於長時間在戶外工作、運動後大量出汗者尤為適用。 
- 對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引起的口渴、多飲等症狀,若辨證屬氣陰兩虛者,亦可酌情使用。 
 
注意事項
清暑益氣湯雖然是解暑良方,但並非人人適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辨證論治:務必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辨證,明確診斷,根據個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清暑益氣湯。 
- 體質考量:李東垣清暑益氣湯藥性偏溫,對於體質陰虛火旺者應慎用;王孟英清暑益氣湯藥性偏涼,對於體質虛寒者應慎用。 
清暑益氣湯作為中醫的經典方劑,不僅能有效緩解暑熱症狀,更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辨證論治的整體觀念。在炎炎夏日,讓我們運用中醫的智慧,選擇適合自己的清暑良方,清涼度夏,健康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