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防敗毒散:發汗解表、消瘡止痛的傳統良方
- Hongji Medical

- 1月16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5月14日
荊防敗毒散是一種源自中醫的傳統方劑,最早見於《攝生眾妙方》。其主要功效是發汗解表、消瘡止痛,常用於治療瘡腫初起、紅腫疼痛、惡寒發熱、無汗不渴等症狀。以下是對荊防敗毒散方劑的詳細解釋:
荊防敗毒散方劑組成
荊防敗毒散的方劑組成中,各味藥材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進行配伍,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君藥為主藥,負責主要的治療作用;臣藥輔助君藥,增強其功效;佐藥則用於調和諸藥,減輕副作用或針對次要症狀;使藥則引導諸藥到達病所,協調藥效。
君藥
荊防敗毒散中的君藥為荊芥和防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主導作用。
荊芥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止癢的作用,主要用於解表散寒,驅散風邪。
防風同樣味辛性溫,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功效,能夠協助荊芥發揮解表作用,增強其驅散風邪的能力。

臣藥
荊防敗毒散中的臣藥包括羌活和獨活。羌活與獨活合用,能夠上下結合,通治一身風寒濕之證,增強君藥的解表作用。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的作用,尤其擅長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酸痛等症狀。
獨活同樣味辛性溫,具有祛風通絡、除濕止痛的功效,能夠宣通百脈,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
佐藥
佐藥在方中起到調和諸藥、減輕副作用或針對次要症狀的作用。包括柴胡、川芎、桔梗、枳殼和前胡。
柴胡味辛性微寒,具有疏肝解肌、能夠協助君臣藥解表散寒,同時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緩解頭痛、肢體酸痛等症狀。
桔梗味苦辛性平,具有祛痰排膿的作用,能夠開宣肺氣,止咳化痰,緩解咳嗽有痰、胸膈痞滿等症狀。
枳殼味苦性微寒,能夠理氣寬胸,利於胸隔,緩解胸膈痞滿。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具有降氣化痰、宣散風熱的作用。

使藥
使藥在方中起到引導諸藥到達病所,協調藥效的作用。荊防敗毒散中的使藥為茯苓和甘草。
茯苓味甘性平,能夠滲濕健脾,改善生痰之源(脾),從而緩解胸悶、咳嗽、多痰等症狀。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
方劑功效
荊防敗毒散的主要功效是發汗解表、消瘡止痛。具體來說,方中的荊芥和防風為君藥,主要作用是辛溫而收散風邪,達到解表的目的。
羌活和獨活則是祛風通絡的主藥,能夠宣通百脈,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

方劑作用機理
荊防敗毒散的作用機理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發汗解表:方中的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等藥材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能夠通過發汗的方式將體內的風邪、寒邪、濕邪排出體外,從而達到解表的目的。
祛風除濕:羌活、獨活、防風等藥材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能夠通過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從而緩解肢體酸痛、頭痛、頸項強痛等症狀。
行氣活血:川芎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能夠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從而緩解頭痛、肢體酸痛等症狀。
理氣化痰:桔梗、枳殼、前胡等藥材具有理氣化痰的作用,能夠通過宣肺利咽、降氣化痰,從而緩解咳嗽有痰、胸膈痞滿等症狀。
滲濕健脾:茯苓具有滲濕健脾的作用,能夠通過改善生痰之源(脾),從而緩解胸悶、咳嗽、多痰等症狀。
荊防敗毒散適用症與病機
荊防敗毒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兼氣虛的疾病。這類疾病通常表現為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出現是由於體內正氣不足,又受到外界的風寒濕邪侵襲,導致體內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

具體來說,當外界的风、寒、濕邪侵襲肌表時,會引起正邪交爭,導致怕冷、發熱、無汗等症狀。寒濕邪氣鬱滯經絡和全身肌肉,會引起頭痛、脖子痛、全身酸痛等症狀。
由於肺主皮毛,皮表受到外寒閉塞,肺氣鬱而不宣,津液凝聚成痰,從而引起咳嗽有痰、鼻塞、聲音變重等症狀。濕氣滯留體內,會導致胸膈痞悶、舌苔白膩,脈浮無力等症狀。
荊防敗毒散現代應用
荊防敗毒散在現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常見病和流行病。首先,它對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顯著療效。

荊防敗毒散對支氣管炎也有很好的療效。支氣管炎常伴有咳嗽、咳痰、胸悶等症狀。
荊防敗毒散中的桔梗和前胡具有宣肺利咽、降氣化痰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咳嗽、咳痰等症狀。枳殼理氣寬胸,緩解胸悶,茯苓滲濕健脾,改善生痰之源(脾),從而緩解支氣管炎的症狀。
此外荊防敗毒散在治療濕疹和皮膚炎症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主要得益於其成分中的多種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消腫止痛、祛風止癢的作用。有研究顯示,使用荊防敗毒散治療濕疹後,患者的瘙癢症狀明顯減輕,小疹子很快變小並結痂。

荊芥和防風能夠通過發汗的方式將體內的風邪、寒邪、濕邪排出體外,從而緩解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羌活和獨活則具有祛風通絡、除濕止痛的作用,能夠宣通百脈,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從而緩解皮膚炎症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柴胡和川芎具有清熱解毒、活血行氣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從而緩解皮膚炎症和腫脹。茯苓具有滲濕健脾的作用,能夠改善生痰之源(脾),從而緩解濕疹和皮膚炎症的症狀。這些藥材共同作用,能夠有效地治療濕疹和皮膚炎症,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
注意事項
使用荊防敗毒散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禁忌症: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若時疫、濕溫、濕熱蘊結腸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加減變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加減藥物。例如:
明顯氣虛的人:可以重用人參,或更加上「黃耆」以益氣補虛。
體內濕氣過重,全身酸痛嚴重的人:可加上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
出現皮膚疾病:可以加蟬蛻、苦參疏風除濕止癢,去人參,加金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結論
荊防敗毒散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劑,具有發汗解表、消瘡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多種外感風寒濕邪兼氣虛的疾病。在現代醫學中,荊防敗毒散也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疾病。通過適當的食療配合和輔助治療,可以增強荊防敗毒散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使用荊防敗毒散時,需要注意禁忌症和加減變化,以確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