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脈散:夏季養心護肺的良方

  • 作家相片: Hongji Medical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2月2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生脈散出自《醫學啟源》,由人參、麥門冬和五味子組成,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所致的疲勞、口渴、多汗等症狀。


生脈散的組成與功效

  1. 人參:補五臟陰氣,益氣生津,護陰固表。人參能補肺氣、生津液,有助於改善氣陰兩虛所致的口渴、呼吸急促、脈細等症狀。

  2. 麥門冬: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心安神。麥門冬能緩解肺津不足所致的咳嗽氣喘、口渴咽燥等症狀,並改善心氣不足、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狀。

  3. 五味子:斂肺止咳,益氣生津,補益心氣。五味子可斂肺止咳,補充肺氣,與麥冬、人參共同作用,達到滋陰潤肺、益氣生津之效,並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生脈散
生脈散

生脈散的加減法


生脈散的組成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例如,若氣虛不甚者,可將人參易為黨參;若氣陰不足,兼有內熱者,則可用西洋參代之。


生脈散的傳統服藥法


傳統服藥法為人參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2錢,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現代用法為1劑煎3次,1天服完。


農本方 - 生脈散
立即購買

熱衰竭的成因與預防


近幾年的夏天,氣溫逐年攀升,門診中熱衰竭的病患也隨之增加。熱衰竭的症狀包括體溫升高、口渴、頭昏、四肢無力和皮膚濕冷等,呈現脫水狀態。嚴重時,熱衰竭可能發展為中暑,體溫更高且意識不清,必須緊急給予輸液和降溫處理。


熱衰竭不僅發生在長時間在戶外活動的人身上,臨床上有些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頻繁進出冷氣房,遇冷毛孔收縮,無法排汗散熱,熱鬱積在體內也會產生類似熱衰竭的症狀。因此,在高溫的室外進入冷氣房時,應先在冷氣不強的地方待一會兒,如走道或樓梯間,等身體適應溫度變化,再進入低溫區。


中醫觀點:夏季養心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夏天是養心的季節。汗為心之液,過度的高溫使得出汗增加,容易耗散心氣。生脈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養心肺之氣的功效,組成為人參(可以西洋參代)、麥門冬、五味子。


生脈散
生脈散

生脈散的主治與應用


生脈散的主要功效是「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代表方劑,主治暑熱傷氣、津液虧損、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之證。


主要症狀包括中暑後元氣不足、容易疲勞、體倦乏力、口乾舌燥、乾咳少痰、氣短懶言、容易流汗、舌紅、脈虛細等。


生脈散的臨床應用


生脈散在現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改善心臟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例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不整、心臟衰竭、低血壓、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肺心病、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屬氣陰兩虛證者,均可使用生脈散進行治療。


此外,生脈散還可用於各類休克、中暑、老年性癡呆、新生兒硬腫症等表現為氣陰兩虛證候者。


生脈散
生脈散


生脈散的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生脈散乃補斂合法,宜於氣陰兩虛,純虛無實之證。若溫病氣陰雖傷,但餘熱未清,或久咳肺虛,仍有痰熱者,均非所宜。此外,外邪未解,或暑病熱盛,氣陰未傷者,均不宜用。


久咳肺虛,亦應在陰傷氣耗,純虛無邪時,方可使用。


食療配合輔助治療


在炎炎夏日,預防熱衰竭除了使用生脈散外,還可以通過食療來輔助治療。台灣地處亞熱帶,暑熱與濕氣易相合形成暑濕,伴有胸悶噁心、食慾不振、頭暈倦怠和腹瀉等症狀。此時,可以多食消暑利濕之品,如薏苡仁、絲瓜、西瓜等。


農本方 - 生脈散
立即購買

結論


生脈散作為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顯著的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功效,特別適合在夏季用於養心護肺。通過合理的食療配合,可以更好地預防和治療熱衰竭及中暑等夏季常見病症。在使用生脈散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並注意其適用症和禁忌症,以確保療效和安全。


參考資料

  1. 《醫學啟源》

  2. 現代中醫藥學研究資料

  3. 臨床醫學研究報告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中醫知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