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承氣湯:出處、配方、功效與使用禁忌

  • 作家相片: Hongji Medical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2月1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5月15日


出處與配方


大承氣湯出自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這是一部在中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經典著作。張仲景在戰亂疫病頻發的年代,憑借其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創制出眾多流傳千古的良方,大承氣湯便是其中之一。它猶如隱世高手,關鍵時刻為人解病痛。


大承氣湯的配方由大黃、厚朴、枳實、芒硝組成:

  • 大黃:瀉下攻積功效強大,猶如猛將。

  • 厚朴:行氣消積、燥濕除滿,如同穩重將軍。

  • 枳實:破氣消痞、化痰散結,似銳利先鋒。

  • 芒硝:軟堅瀉下、清熱通便,像神奇法寶。

四味藥聯手,威力非凡,達到「無堅不破、無微不入」的強效通便和清熱作用。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

主要功效


大承氣湯的主要功效是「強力通便」和「清除體內積熱」,是中醫治療「陽明腑實證」、「少陰病津液不足」及「陽明熱痙」等病症的一種經典方劑。


陽明腑實證


陽明腑實證主要表現為便秘、腹脹、肚子脹痛且按壓時感到硬塊,患者甚至可能發燒、胡亂說話、四肢出冷汗,舌苔乾黃或乾裂,脈象沉重有力。大承氣湯的症狀重點是「痞、滿、燥、實」:

  • :指患者自覺胸腹部有悶塞和壓迫感。

  • 滿:指腹部脹滿,按壓時有抵抗感。

  • :指腸內糞便乾硬,難以排出。

  • :指腹痛明顯,且拒絕按壓,大便祕結或下利清水,但腹痛不緩解。


後代在使用本方時,通常不會拘泥於這四個症狀是否全部一起出現,主要是以便秘、腹脹硬痛、舌苔黃厚、脈象有力為主要依據。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

作用機制


陽明經絡主要負責體內胃腸的功能,當外部邪氣入侵到陽明腑時,熱邪在體內積聚,和腸中的食物殘渣結合,形成了便秘的症狀。大承氣湯通過清除腸胃內的積熱,使身體恢復正常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藥物作用

  • 大黃:根據《神農本草經》中的記載,大黃可以「破瘀血、消積聚、清腸胃」,在本方中作為主藥,負責通便、清熱、化瘀,特別適合治療由宿食和便秘引起的腹脹和裡熱積滯。

  • 芒硝:鹹寒藥,作用於胃和大腸,能夠軟化硬便,潤燥通便。芒硝與大黃一起使用時,能夠加強清除腸胃積熱的效果,特別是對於便秘嚴重的患者。

  • 厚朴:苦辛的性質,溫和作用於脾胃和大腸,能夠去除腸胃的滯氣,緩解腹脹。

  • 枳實:苦寒的特性,能消散積滯,消除脹滿感,促進消化。


農本方 - 大承氣湯
立即購買

厚朴和枳實這兩味行氣藥與大黃、芒硝配合,能夠一方面疏通氣機,另一方面加強排除積熱的作用,使得本方的通便效果更加明顯。


臨床應用


大承氣湯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以及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幽門梗阻、急腹症、流行性乙型腦炎、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此外,某些熱性病,如扁桃腺發炎、神志昏迷、抽搐、發狂等症狀,也可使用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臨床應用
大承氣湯臨床應用

使用禁忌


大承氣湯雖然功效顯著,但也有其使用禁忌:

  • 孕婦禁用:因為大承氣湯的瀉下作用非常強烈,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 體虛者慎用:如果身體本就虛弱,再用這麼強勁的瀉下之方,可能會讓身體更加虛弱。

  • 嚴格遵循醫囑:在使用大承氣湯時,一定要嚴格遵循醫囑,不可自行用藥。


在大承氣湯的應用過程中,除了藥物治療,食療和按摩也可以作為有效的輔助手段,幫助調理腸胃,促進身體恢復。以下是一些適合配合大承氣湯使用的食療和按摩方案:


台灣漢方 - 大承氣湯
立即購買

食療


食療是中醫調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可以幫助緩解腸胃不適,促進消化功能。以下是一些適合配合大承氣湯使用的食療方法:


  1. 薏米粥:薏米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適合腸胃濕熱的人群。將薏米與大米一同煮粥,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氣,促進消化。

  2. 山藥湯:山藥具有補脾益胃的功效,適合腸胃虛弱的人群。將山藥切片煮湯,可以幫助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

  3. 蘿蔔湯:蘿蔔具有消積滯、化痰、利尿的作用,適合腸胃積滯的人群。將蘿蔔切塊煮湯,可以幫助清除腸道積滯,促進排便。

  4. 綠豆湯:綠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暑的作用,適合腸胃熱結的人群。將綠豆煮湯,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促進消化。


海天 -大承氣湯
立即購買

按摩


按摩可以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腸胃不適。以下是一些適合配合大承氣湯使用的按摩方法:

  1. 天樞穴按摩: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旁兩寸處,是調理腸胃的重要穴位。用手指輕輕按揉天樞穴,每次5-10分鐘,可以幫助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脹、便秘等症狀。

  2. 中脘穴按摩: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方四寸處,是調理脾胃的重要穴位。用手指輕輕按揉中脘穴,每次5-10分鐘,可以幫助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

  3. 足三里按摩: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處,是調理腸胃的重要穴位。用手指輕輕按揉足三里穴,每次5-10分鐘,可以幫助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脹、便秘等症狀。

  4. 合谷穴按摩: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處,是調理全身氣血的重要穴位。用手指輕輕按揉合谷穴,每次5-10分鐘,可以幫助促進全身氣血運行,緩解腸胃不適。


腸胃不適的按摩穴位
腸胃不適的按摩穴位

結語


大承氣湯作為中醫經典古方,有其獨特的價值。它是對付實熱便秘的利器,但在使用時需謹慎,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和療效。通過正確使用大承氣湯,可以幫助患者解決腸胃積滯的煩惱,助力身體回歸健康平衡。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中醫知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