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黃精:從傳說到現代的養生秘方
- Hongji Medical
- 1月3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黃精,這種被譽為「仙草」的植物,自古以來在中國醫藥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傳說中,天臺山上的雲霧仙洞每隔3000年才會打開一次,洞口的黃精在仙水的滋養下成熟,供仙人食用,以求青春常駐,長生不老。這個傳說不僅增添了黃精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它在人們心中的珍貴地位。

黃精的植物特性
黃精,屬於百合科,主要包括輪葉黃精(Polygonatum sibircum Redoute)及同屬近緣植物的乾燥根莖,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北、蒙古、江北等地。
黃精的生長環境也頗為講究,它喜歡生長在海拔3000 ~ 4200公尺的高山地區,這使得它成為一種珍貴的野生植物。在這些高海拔地區,黃精在雲霧繚繞的環境中生長,吸收天地之精華,成為一種極具滋補價值的藥材。

黃精的這種生長環境和獨特的植物特性,讓它在人們心中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珍貴。黃精在中國被視為與人蔘同等地位的補藥,得坤土之精粹而得名。
黃精的地下莖有節,表面呈淺黃至黃褐色,有細皺紋及稍隆起波狀環節,斷面淡棕色,呈半透明角質樣或蠟質狀。黃精年久者肥大,類似薑。
它的根莖形狀多變,有的像雞頭,有的像薑塊,還有的呈橢圓柱狀。這些形態各異的根莖讓黃精在不同的地區有了不同的俗稱,如「雞頭黃精」、「薑形黃精」等。

黃精的無臭,味微甜而有黏性,這使得它在藥用和食用上都有著獨特的優勢。無論是煎湯、熬膏還是入丸散,黃精都能發揮其獨特的滋補功效。它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功效。
黃精的炮製與功效
黃精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乾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等症狀。它具有滋陰潤肺、補脾益氣、補中益氣、滋補強壯、填精去濕的功效。古代醫書如《本草綱目》、《名醫別錄》等對黃精的功效都有詳細記載,稱其能「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

黃精的炮製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炮製方法會帶來不同的藥效。
首先,我們來看看「九蒸九曬」這種傳統的炮製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將黃精反覆蒸煮和晾曬九次,經過這樣的處理,黃精的藥性會變得更加溫和,適合長期服用。這種炮製方法能夠增強黃精的滋陰潤肺、補脾益氣的功效,特別適合那些體虛乏力、口乾食少的人。
接下來是製丸,將「黃精細切,用水煮極爛,以布袋擰汁,煎使濃縮,渣晒乾為末,入釜中煎熬為丸如雞子大」的方法。這種方法製成的黃精丸,藥效更加濃縮,服用方便。這種炮製方法能夠提高黃精的補中益氣、滋補強壯的功效,特別適合那些需要快速補充體力的人。

此外,黃精不僅可以煎湯、還可以製作成膏滋,這種傳統的服用方式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膏滋,顧名思義,就是將藥材熬製成濃稠的膏狀,方便長期保存和服用。
製作黃精膏滋的過程頗為講究,首先需要將黃精根莖細切,用水煮至極爛,然後用布袋擰汁,將汁液煎熬至濃縮,熬製成濃稠的膏狀。
最後,我們來看看「黃精根莖,不拘多少,細銼,陰乾為末,每用水調」的方法。這種方法製成的黃精粉,使用起來非常靈活,可以根據需要調配不同的劑量。
這種炮製方法能夠增強黃精的填精去濕、緩和滋補的功效,特別適合那些需要長期調養的人。黃精粉不僅可以內服,還可以外用,對於一些皮膚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通過這些不同的炮製方法,黃精展現出了其多樣的藥效,無論是滋陰潤肺、補脾益氣,還是補中益氣、滋補強壯,都能在不同的炮製方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也讓黃精成為了一種極具靈活性和實用性的中藥材,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了多種選擇。
黃精的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黃精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提高免疫功能、降血壓、抗結核病、抗菌、降血脂、降血糖等。它能補脾潤肺,治白血球細胞減少症、泌尿系統感染、肺結核、骨關節感染、肝炎、冠心病等。黃精的多醣類萃取物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作用,能降低血漿cAMP及cGMP含量,對小兒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對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注意事項
黃精雖有諸多功效,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中寒泄瀉及痰濕痞滿者禁服。此外,黃精性滋陰,消化不良及痰濕盛者不宜食用。在使用黃精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藥膳食譜
黃精不僅可以用於藥用,還可以製作成各種藥膳,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其滋補功效。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黃精藥膳食譜:
山藥黃精雞湯
材料:鮮山藥6兩、黃精3錢、雞1隻
調味料:鹽2小匙、米酒水3瓶
做法:將山藥削去外皮,滾刀切塊;雞腿切塊洗淨,入熱水中川燙洗淨,撈起瀝乾。

結語
黃精,這種被譽為「仙草」的植物,不僅在古代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醫學中也展現了其廣泛的應用前景。無論是作為藥用還是製作成藥膳,黃精都能為人們的健康帶來諸多益處。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了解黃精的珍貴價值,並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