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胃苓湯: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經典方劑

  • 作家相片: Hongji Medical
    Hongji Medical
  • 4月14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胃苓湯出自於中醫經典著作《丹溪心法》,這是一部由元代著名醫學家朱震亨(丹溪先生)所撰寫的中醫著作。朱震亨是中醫學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丹溪心法》共五卷,內容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診斷方法、方劑學、針灸學等多個方面,是中醫學的重要參考書之一。胃苓湯作為其中的經典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方原理和顯著的療效,成為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的常用方劑。


胃苓湯方劑解釋


胃苓湯由多味藥材組成,主要包括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甘草等。按照君臣佐使的分組,可以進行如下分析:


君藥:蒼朮、白朮;蒼朮和白朮是胃苓湯中的君藥,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作用。蒼朮來自於菊科植物霍氏蒼朮的根莖,具有較強的除水作用,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多餘水分。白朮來自於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具有較強的健脾作用,能夠增強消化功能。蒼朮和白朮合用,能夠協同作用,達到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最佳效果。


臣藥:茯苓、豬苓、澤瀉;茯苓、豬苓和澤瀉是胃苓湯中的臣藥,具有利水滲濕、通利水道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多餘水分,特別適用於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等症狀。豬苓具有利水滲濕、通利水道的作用,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多餘水分,特別適用於治療水濕內停、小便不利等症狀。澤瀉具有利水滲濕、通利水道的作用,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多餘水分,特別適用於治療水濕內停、小便不利等症狀。茯苓、豬苓和澤瀉合用,能夠協同作用,達到利水滲濕、通利水道的最佳效果。


佐藥:桂枝;桂枝是胃苓湯中的佐藥,具有溫陽化氣、通陽化水的作用。桂枝具有溫陽化氣的作用,能夠溫暖體內的陽氣,促進氣血的運行,特別適用於治療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桂枝還具有通陽化水的作用,能夠促進水液的代謝,特別適用於治療水濕內停、小便不利等症狀。桂枝與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合用,能夠協同作用,達到溫陽化氣、通陽化水的最佳效果。


使藥:甘草甘草是胃苓湯中的使藥,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甘草能夠調和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的藥性,使其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甘草還具有緩急止痛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甘草與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合用,能夠協同作用,達到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最佳效果。



胃苓湯
胃苓湯

胃苓湯適用症


胃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等症狀,症見食慾不振、腹脹、腹痛、腹瀉、口渴、尿量減少等。此外,胃苓湯還適用於治療食當、暑氣當、冷腹、急性胃腸炎等疾病。胃苓湯的適用症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消化系統疾病:如食慾不振、腹脹、腹痛、腹瀉等。胃苓湯的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泌尿系統疾病:如口渴、尿量減少等。胃苓湯的利水滲濕、通利水道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泌尿系統的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

  3. 感染性疾病:如食當、暑氣當、冷腹、急性胃腸炎等。胃苓湯的清熱解毒、健脾燥濕作用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特別適用於治療食當、暑氣當、冷腹、急性胃腸炎等感染性疾病。


胃苓湯功效


胃苓湯的病機主要涉及水濕內停、脾胃不和和氣血運行不暢。水濕內停是該方劑的主要病機之一。水濕內停是指體內的水液代謝失常,導致水濕停滯在體內,影響脾胃的功能。當水濕內停時,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水濕內停還會影響全身的氣血運行,導致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


海天 - 胃苓顆粒
立即購買

脾胃不和是胃苓湯的另一個重要病機。水濕內停會導致脾胃不和,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脾胃不和還會影響全身的氣血運行,導致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脾胃不和還會影響水液的代謝,導致水濕內停,形成惡性循環。胃苓湯通過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脾胃不和的問題,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


氣血運行不暢是胃苓湯的另一個病機。水濕內停和脾胃不和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影響全身的氣血運行,導致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氣血運行不暢還會影響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形成癰瘡腫毒。氣血運行不暢還會影響全身的氣血運行,導致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等全身症狀。胃苓湯通過健脾燥濕、利水消腫、通利水道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改善全身的氣血運行。


胃苓湯
胃苓湯

胃苓湯功效


胃苓湯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燥濕、利水消腫、通利水道。該方劑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多餘水分,特別適用於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等症狀。胃苓湯還具有健脾燥濕的作用,能夠增強消化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此外,胃苓湯還具有利水滲濕、通利水道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泌尿系統的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


此外,胃苓湯還具有通利水道、改善泌尿系統功能的作用。方中的茯苓、豬苓和澤瀉具有利水滲濕、通利水道的作用,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多餘水分,特別適用於治療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這些藥材通過利水滲濕、通利水道,能夠改善泌尿系統的功能,促進水液的代謝,特別適用於治療水濕內停、小便不利等症狀。


台灣漢方 - 胃苓湯
立即購買

最後,胃苓湯還具有緩急止痛、改善消化系統功能的作用。方中的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甘草通過調和諸藥,使其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甘草還具有緩急止痛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特別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通過這些功效,胃苓湯能夠有效改善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功能,達到治療和預防多種疾病的效果。


胃苓湯現代應用


在現代醫學中,胃苓湯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胃苓湯的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泌尿系統疾病:如口渴、尿量減少等。胃苓湯的利水滲濕、通利水道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泌尿系統的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

  3. 感染性疾病:如食當、暑氣當、冷腹、急性胃腸炎等。胃苓湯的清熱解毒、健脾燥濕作用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特別適用於治療食當、暑氣當、冷腹、急性胃腸炎等感染性疾病。

  4. 其他疾病:如食慾不振、腹脹、腹痛、腹瀉、口渴、尿量減少等。胃苓湯的健脾燥濕、利水消腫、通利水道作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些症狀,特別適用於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等症狀。


注意事項


使用胃苓湯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辨證施治:胃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等症狀,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辨證施治,確保方劑的適用性。

  2. 個體差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該方劑時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調整,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3. 禁忌症: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等症狀,對於其他證型的患者,如寒證、虛證等,不宜使用該方劑。

  4. 藥物相互作用:在使用胃苓湯時,應注意避免與其他具有類似功效的藥物同時使用,以免引起藥效過強或不良反應。

  5. 長期使用:胃苓湯不宜長期使用,特別是在症狀改善後,應逐步減少用量,避免過度利水滲濕,導致體內水分過度流失


相關方劑比較


  1. 五苓散:五苓散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內停、小便不利等症狀,症見口渴、尿少、水腫等。與胃苓湯相比,五苓散更側重於利水滲濕、通利水道,而胃苓湯則側重於健脾燥濕、利水消腫。

  2. 平胃散:平胃散主要用於治療濕困脾胃、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與胃苓湯相比,平胃散更側重於健脾燥濕、行氣消脹,而胃苓湯則側重於健脾燥濕、利水消腫、通利水道。

  3. 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頭痛身重、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狀。與胃苓湯相比,藿香正氣散更側重於解表化濕、理氣和中,而胃苓湯則側重於健脾燥濕、利水消腫、通利水道。


結語


胃苓湯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中醫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方原理和顯著的療效,成為治療水濕內停、脾胃不和的經典方劑。通過對其出處、方劑解釋、適用症、功效及其現代應用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該方劑在中醫臨床實踐中的重要價值和廣泛應用。希望本文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胃苓湯,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中醫知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