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溫暖陽氣,排除水濕的奇妙良方
- Hongji Medical
- 1月2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真武湯,又名「真武湯」,是一個溫陽利水的代表方劑,由附子、茯苓、芍藥、生薑和白朮組成。這個方劑的主要功能是溫暖脾腎以助陽氣,利小便以祛水濕。在漢方醫學中,真武湯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因陽虛水泛引起的病症。
真武湯的命名來自於北方水神「真武」,因為真武能降龍治水,威懾水患,而北方屬腎,這與中醫的腎系臟腑疾病密切相關。因此,真武湯被用來治療因陽虛水泛引起的各種病症。

真武湯的組成與用法
真武湯的具體組成如下:
茯苓三兩(9g)
芍藥三兩(9g)
白朮二兩(6g)
生薑切三兩(9g)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g)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溫服。

真武湯的功效與主治
真武湯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針對脾腎陽虛和水濕泛溢。要了解這個方劑的功效,我們需要先了解人體內水液代謝的過程,這與脾和腎的功能密切相關。
當脾陽虛時,體內的濕氣難以運化,這就像一臺機器運轉不靈,無法有效處理水分。「脾陽不足」時,常因脾胃本來就虛弱,加上飲食勞倦所傷,中氣虧損造成氣不化水,脾為濕困,陽氣遏鬱而不得舒展,以致脾不制水,水濕逗留。
常見症狀:全身或四肢浮腫、腰以下腫、按之凹陷、身體沉重、胸悶、食慾不佳、嘔吐、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小便不利,苔白膩而滑,舌質淡胖,脈細濡。4

而當腎陽虛時,水液無法正常化氣,導致水濕內停,這就像水管堵塞,水流不暢。由於腎主水,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膀胱氣化能力不足,導致水溢停聚。面色白、全身浮腫,腰以下腫明顯,按之凹陷、形寒肢冷、心悸、短氣氣喘、腰痛腰酸、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沉遲。
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體內水分積聚,形成水濕泛溢的問題。真武湯的主要作用是溫暖脾腎,幫助陽氣恢復,從而利水祛濕。

具體來說,真武湯中的附子能夠溫暖四肢,緩解疼痛;這種藥材來自於毒性較強的植物烏頭。雖然附子有毒,但在適當的劑量下,它可以成為良藥。附子主要用於溫暖四肢,緩解疼痛,因此真武湯特別適合那些體內有寒氣的人。
茯苓和白朮則有助於排水消腫,緩解頭暈等症狀;芍藥和生薑則能緩解腹痛、腹瀉和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
真武湯的主要功效是溫陽利水,主治陽虛水泛證。具體症狀包括:
畏寒肢厥
小便不利
心下悸動不寧
頭目眩暈
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
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
腹痛,泄瀉
咳喘嘔逆
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真武湯的病機
真武湯特別適合那些新陳代謝低下、容易疲勞、頭暈和腹瀉的人。尤其是那些感覺像在雲上行走、頭暈目眩的人,服用真武湯會有很好的效果。
真武湯的治療原理是基於脾腎陽虛,水濕泛溢。水液的代謝與脾、腎的功能密切相關。脾陽虛則濕難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致水濕內停。
腎中陽氣虛衰,寒水內停,則小便不利;水濕泛溢於四肢,則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水濕流於腸間,則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則或咳或嘔;水氣淩心,則心悸;水濕中阻,清陽不升,則頭眩。
真武湯的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中,真武湯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與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相關的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這些疾病往往伴隨著水腫、疲勞、頭暈和消化不良等症狀,真武湯可以通過溫陽利水來緩解這些症狀。
真武湯在現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特別是那些與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相關的疾病。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應用:
慢性腎小球腎炎:真武湯可以幫助改善腎功能,減少水腫和蛋白尿。
心源性水腫:對於心臟功能不全引起的全身性水腫,真武湯可以通過溫陽利水來緩解症狀。
甲狀腺功能低下:真武湯可以改善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疲勞、水腫等症狀。
慢性支氣管炎:對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真武湯可以幫助化痰止咳,改善呼吸困難。
慢性腸炎和腸結核:真武湯可以調節腸道功能,減少腹瀉和腹痛。
真武湯的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真武湯中的各味藥材具有多種生物活性。附子具有強心、抗炎、鎮痛等作用;茯苓具有利尿、抗腫瘤、免疫調節等作用;芍藥具有抗炎、鎮痛、免疫調節等作用;生薑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白朮具有利尿、抗炎、免疫調節等作用。這些藥材的綜合作用使得真武湯在臨床上具有顯著的療效。
真武湯的注意事項
雖然真武湯具有顯著的療效,但在使用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體質虛弱者慎用:真武湯中的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體質虛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孕婦慎用:附子具有強心作用,孕婦應慎用,以免影響胎兒。
長期服用需監測:長期服用真武湯需定期監測肝腎功能,以防藥物蓄積。
結論
真武湯作為一個溫陽利水的代表方劑,具有顯著的療效和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在傳統中醫還是現代醫學中,真武湯都被證明是治療陽虛水泛證的有效方劑。通過正確的使用和合理的加減,真武湯可以幫助患者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希望本文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真武湯的功效和應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