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調和百藥、補脾益氣,「國老」的養生智慧
- Hongji Medical

- 5月29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甘草,以其調和諸藥、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廣泛功效,被譽為「國老」。它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是中藥方劑中最常用的藥材之一,素有「十方九草」之稱。
甘草的應用歷史悠久,《神農本草經》將甘草列為上品,指出其「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瘡,解百藥毒」。
《本草綱目》記載:「甘草,解眾藥毒,故字從草從甘,又名蜜甘。其氣味甘平,有和解百藥之功,故名國老。」這些古籍記載不僅肯定了甘草的解毒作用和調和藥性的能力,也指出了其對於五臟六腑、筋骨肌肉的保健作用。

本文將深入探討甘草的古籍記載、藥材特性、適用病症、功效、搭配方劑、相似藥材比較、現代應用研究以及使用注意事項,以期全面了解這味中藥的奧妙。
甘草的藥材特性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乾燥根及根莖。其外形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0.8~2cm。表面呈紅棕色或灰棕色,具縱皺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顯纖維性,呈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氣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的藥性平和,味甘,歸十二經。其主要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黃酮類等。其中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

甘草的適用病症
甘草在中醫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脾胃虛弱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
咳嗽痰多: 甘草能祛痰止咳,緩解咳嗽症狀。
咽喉腫痛: 甘草能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
藥物中毒、食物中毒: 甘草能解百藥毒,緩解中毒症狀。
心悸、脈結代: 甘草能益氣復脈,治療心律失常。
瘡瘍腫痛: 甘草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瘡瘍腫痛。
調和藥性: 在多種方劑中,甘草能調和諸藥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

甘草的功效
甘草的主要功效包括:
補脾益氣: 甘草能補益脾氣,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脾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祛痰止咳: 甘草能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清熱解毒: 甘草能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各種熱毒引起的病症。
緩急止痛: 甘草能緩和筋肉的痙攣,解除疼痛,適用於治療腹痛、胃痛等。
調和藥性: 甘草能調和諸藥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益氣復脈: 甘草能補益心氣,改善心律失常。
甘草的搭配方劑
在中醫臨床應用中,甘草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以增強療效。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搭配方劑:
四君子湯: 這是益氣健脾的經典方劑,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組成。方中甘草補益脾氣,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炙甘草湯: 適用於心動悸、脈結代,症見心悸怔忡、脈搏間歇等。方中甘草益氣復脈,與人參、生地黃等藥材配伍,共奏益氣養血、復脈定悸之功。
甘草瀉心湯: 適用於脾胃虛弱、心下痞滿等症。方中甘草補益脾胃,與黃芩、黃連等藥材配伍,共奏調和寒熱、健脾消痞之功。
銀翹散: 這是治療風熱感冒的常用方劑,也含有甘草,用以調和諸藥銀翹散: 這是治療風熱感冒的常用方劑,也含有甘草,用以調和諸藥、緩解咽喉腫痛。
甘草與類似功效中藥的比較
在中藥中,具有補脾益氣功效的藥材還有很多,如:
人參: 與甘草相似,人參也具有補氣的作用。但人參補氣力峻,更適用於大病、久病體虛者;甘草補氣力緩,更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虛症狀較輕者。 此外,人參偏於補元氣,甘草偏於補脾胃之氣。
黃耆: 黃耆善於益氣升陽、固表止汗,更適用於氣虛下陷、自汗等症。
大棗: 大棗善於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更適用於脾虛血少、心神不寧者。
在選擇使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選擇最適合的藥材。一般來說,氣虛症狀嚴重者可選用人參;氣虛兼有自汗者可選用黃耆;氣血不足、心神不寧者可選用大棗;而甘草則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虛症狀較輕,或需要調和藥性的情況。

現代應用與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多種藥理活性,使其在現代醫學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抗炎作用: 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
抗過敏作用: 甘草酸能抑制過敏反應,緩解過敏症狀。
保肝作用: 甘草酸能保護肝細胞,促進肝臟修復。
抗潰瘍作用: 甘草能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癒合。
祛痰止咳作用: 甘草能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類皮質激素樣作用: 甘草具有類似皮質激素的作用,能抗炎、抗過敏、調節免疫功能。
基於這些研究,甘草在現代醫學中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消化性潰瘍: 用於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
慢性肝炎: 用於保護肝細胞、改善肝功能。
支氣管炎、哮喘: 用於祛痰止咳、緩解呼吸道症狀。
過敏性疾病: 用於治療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
愛迪生氏病: 用於補充皮質激素。
使用注意事項
在使用甘草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辨證用藥: 甘草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藥物中毒等證。 濕盛、水腫、高血壓患者慎用。
用量適宜: 甘草的常用劑量為3~15克,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不宜長期服用: 長期大量服用甘草可能引起水鈉瀦留、血鉀降低,導致高血壓、水腫、肌肉無力等副作用。
不宜與某些藥物同用: 甘草可能與某些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如強心苷類藥物、利尿劑等,應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甘草與以上藥物同用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甘草
選購甘草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外觀: 呈圓柱形,表面呈紅棕色或灰棕色,具縱皺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
質地: 質地堅硬,不易折斷。
斷面: 斷面略顯纖維性,呈黃白色或淡黃棕色。
氣味: 氣微,味甜而特殊。
以條粗長、質地堅實、味甜者為佳。
甘草作為一味應用廣泛的中藥,以其補脾益氣、祛痰止咳、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等功效,在治療多種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