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清肝湯:疏肝清熱,解毒消炎的經典良方
- Hongji Medical
- 5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傳統中醫學的眾多方劑中,柴胡清肝湯以其疏肝清熱、解毒消炎的獨特功效,在臨床上備受重視。它不僅是治療肝膽經及三焦實熱證的常用方,更廣泛應用於多種炎症性疾病,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柴胡清肝湯出自一貫堂,具體出處典籍尚待考證。從方名及組方分析,此方劑旨在疏肝清熱,兼具解毒消炎之功,主要針對肝、膽、三焦經的實熱證。在日本,此方亦常被用於治療具肝火傾向的兒童的神經症、慢性扁桃腺炎、濕疹等。

柴胡清肝湯的方劑解釋
柴胡清肝湯的配方精妙,此方可視為溫清飲(黃連解毒湯 + 四物湯)加入疏散風熱藥物而成:
君藥: 柴胡。重用柴胡,取其疏肝之功,並引領諸藥直入肝經,為方中主要藥物,針對肝、膽、三焦經的實熱證。
臣藥: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即黃連解毒湯)。輔助柴胡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一切火熱之證。
佐藥: 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連翹、牛蒡子、桔梗、薄荷葉、天花粉(栝蔞根)。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養血活血以柔肝,且熟地易生地,取其清熱之功較強;連翹、薄荷葉疏散風熱,並具消炎作用;牛蒡子、桔梗疏風清熱,解毒,利咽,有助於痰或膿的排出;天花粉(栝蔞根)清熱化痰,生津止渴,可潤燥緩解炎症。
使藥: 甘草。調和諸藥。
柴胡清肝湯的病機解析
柴胡清肝湯主要針對的病機核心是肝膽經的實熱,但其病理機制往往涉及多個方面,相互影響,共同導致了臨床上所見的種種症狀。
肝經鬱熱
情志不暢、飲食不節、或外邪侵擾等因素,均可能導致肝經氣機鬱滯,鬱久化熱,形成肝經鬱熱。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肝經鬱熱會導致肝氣疏泄功能失常,進而影響脾胃的運化、氣血的運行,以及情志的調節,產生胸脅不舒、情志不暢、口苦咽乾等症狀。
風熱侵襲
風熱之邪從口鼻或肌表侵入人體,易與體內之熱相互勾結,加重熱象,導致風熱鬱於肝膽經。風熱上擾清竅,可致頭痛、耳鳴;侵犯咽喉,則致咽痛、扁桃體炎;若風熱與體內濕熱相合,浸淫肌膚,則可致皮膚搔癢、濕疹等。
熱毒蘊結
體內熱邪積聚日久,可進一步發展為熱毒。熱毒具有強烈的破壞力,不僅會耗傷氣血津液,還可導致局部組織的炎症、腫痛,甚至化膿。熱毒蘊結於肝膽經,可導致脅肋疼痛、黃疸、甚至肝臟腫大等嚴重後果。

柴胡清肝湯的功效
柴胡清肝湯主治肝膽經及三焦之實熱證,症見胸脅不舒,寒熱往來,口苦咽乾、咽痛或耳鳴、耳痛、皮膚搔癢、或婦人帶下陰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浮數。
亦适用于体质较为神经质,颈部淋巴易肿大,且反复发生扁桃腺炎或咽喉炎的儿童。辨證要點為:肝、膽、三焦經實熱證、口苦咽乾、寒熱往來、苔黃膩、脈弦數。
柴胡清肝湯具有以下功效:
疏肝清熱: 疏肝解鬱,清解肝膽經之火熱,改善口苦咽乾等症狀。
和血解毒: 滋養肝體,改善血虛症狀,並具有解毒作用。
消炎止痛: 緩解炎症反應,减轻疼痛。
散風除熱: 疏散風熱,解除表證。

柴胡清肝湯現代應用
柴胡清肝湯在現代醫學中仍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可用於輔助治療以下疾病:
急慢性肝炎
皮膚炎、青春痘
腮腺炎、慢性扁桃腺炎
甲狀腺炎
神經官能症
頸淋巴結腫大、耳後淋巴腺炎
肋膜炎
陰道炎、尿道炎
中耳炎
腺樣腫
麻疹後失調
疳症
小兒腺病體質之改善
注意事項
辨證論治: 柴胡清肝湯主要用於肝、膽、三焦經實熱證。使用前最好諮詢中醫師,確認自身體質是否適合。
體質辨識: 皮膚呈茶褐色、頸部淋巴容易腫大、容易反覆發作扁桃腺炎或咽喉炎,且體內無寒象者,較適合使用本方。
飲食宜清淡: 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之品。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柴胡清肝湯作為一個經典的方劑,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了解其藥方背景、方劑組成、適用症、功效以及注意事項,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這道古老的智慧,改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