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更年期:中醫智慧助你平穩度過特殊階段
- Hongji Medical

- 3月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更年期是女性從生育期過渡到老年期的階段,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這一時期,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導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中醫認為,更年期症狀的出現與人體的陰陽失調、臟腑功能減弱有關。本文將從中醫理論、更年期症状分類及治療方案等方面,探討中醫對治療更年期症狀的看法。
中醫理論看更年期
中醫認為,人體的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臟腑是氣血生成和運行的基礎。更年期的主要病理機制是腎虛肝鬱,氣血失調,陰陽失衡。腎主生殖,肝主疏泄,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漸衰,肝失條達,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導致一系列更年期症狀。

根據《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的記載,《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到女子在更年期時,因腎氣虛衰、任脈和太沖脈的功能減弱,導致生殖功能減退,而《傷寒雜病論》則指出婦女在更年期出現經期不調的情況,類似於男性的虛損症狀,這些都反映了更年期症狀與氣血虧虛及臟腑功能失調的密切關聯。
腎虛:腎精虧虛,陰陽失調,導致生殖功能減退,出現月經紊亂、潮熱盜汗等症狀。
肝鬱:肝氣鬱結,情志不暢,導致情緒波動、易怒、煩躁等症狀。
脾虛:脾氣虛弱,運化失常,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重增加等症狀。
心火:心火亢盛,神志不寧,導致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

更年期常見的症狀包括熱潮紅、精神情緒不安、皮膚老化、泌尿生殖系統問題和肥胖等:
熱潮紅:約有85%的婦女會出現此症狀,大多數是從胸口開始覺得燥熱,然後往上至頸部和臉部,並出現夜間盜汗,隨後由於大量散熱,開始會怕冷,時間持續1~2分鐘,另外會有心悸、失眠、頭暈、頭痛等症狀。
精神情緒不安:急躁易怒、恐慌、怕老、怕胖,嚴重者甚至會萌生自殺念頭。
皮膚老化:由於更年期膠原及彈性纖維減少,造成皮膚易乾燥,缺乏彈性且臉部皺紋增加。
泌尿生殖系統問題:陰道上皮變薄及萎縮,易引起陰道炎或尿道炎。
肥胖:由於脂肪代謝不良且缺乏運動所造成的更年期肥胖。
更年期症狀中醫分類
中醫根據更年期症狀的不同,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腎陰虛型
症狀:潮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口乾咽燥。具體表現為內臟下垂、皮膚鬆弛、記憶力、持久力、集中力低下。
治療原則:滋陰降火,補腎養血。
腎陽虛型
症狀: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白帶清稀。「腎」缺乏能量,由於雙腳乏力、白髮及皺紋明顯,看起來特別蒼老。
治療原則:溫補腎陽,健脾益氣。
肝鬱氣滯型
症狀:情緒波動、易怒、胸脅脹痛、胃脘不適、月經不調。控制壓力的「肝」機能不佳、肝火旺,情緒因而不穩,有些人還會有眼睛充血的現象。
治療原則:疏肝解鬱,理氣和中。
脾虛濕困型
症狀: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體重增加、四肢乏力。
治療原則:健脾益氣,化濕和中。
心腎不交型
症狀:心悸失眠、多夢、健忘、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輸送血液至全身的「心」堆積熱氣,心悸及失眠是典型症狀,舌頭顏色鮮紅,尿液顏色偏深。具體表現為心悸、失眠、容易忘東忘西、好出汗、尿液顏色深、頻尿。
治療原則: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中醫更年期治療方案
中醫治療更年期症狀強調辨證施治,根據患者具體症狀和體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中藥療法、針灸、飲食調理等。
1. 腎陰虛型
症狀:潮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口乾咽燥。
中藥療法:
主要方劑:六味地黃丸
成分與功效: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丹皮、茯苓等。這些藥材具有滋陰降火、補腎養血的作用。
其他選擇:知柏地黃丸加減,用於清熱滋陰。
針灸療法:
常用穴位:太溪、三陰交、腎俞。這些穴位有助於滋陰補腎,緩解症狀。
2. 腎陽虛型
症狀: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白帶清稀。
中藥療法:
主要方劑:金匱腎氣丸
成分與功效:附子、肉桂、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丹皮、茯苓等。這些藥材具有溫補腎陽、健脾益氣的作用。
其他選擇:右歸丸,用於溫補腎陽。
針灸療法:
常用穴位:命門、腎俞、氣海。這些穴位有助於補腎助陽,改善陽虛症狀。
3. 肝鬱氣滯型
症狀:情緒波動、易怒、胸脅脹痛、胃脘不適、月經不調。
中藥療法:
主要方劑:逍遙散
成分與功效: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薄荷、甘草等,具有疏肝解鬱、理氣和中的作用。
其他選擇:加味逍遙散,用於疏肝解鬱,行氣活血。
針灸療法:
常用穴位:肝俞、膽俞、太衝。這些穴位有助於疏肝理氣,緩解情緒波動。
4. 脾虛濕困型
症狀: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體重增加、四肢乏力。
中藥療法:
主要方劑:參苓白朮散
成分與功效: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等,具有健脾益氣、化濕和中的作用。
其他選擇:四君子湯,用於健脾補氣。
針灸療法:
常用穴位:脾俞、足三里、中脘。這些穴位有助於健脾化濕,改善脾虛症狀。
5. 心腎不交型
症狀:心悸失眠、多夢、健忘、潮熱盜汗、腰膝酸軟。
中藥療法:
主要方劑:天王補心丹
成分與功效:生地、天冬、麥冬、玄參、當歸、丹參、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遠志等,具有滋陰降火,交通心腎的作用。
其他選擇:百合固金湯,用於滋陰養心。
針灸療法:
常用穴位:神門、內關、三陰交。這些穴位有助於安神寧心,緩解失眠症狀。
其它調理方式
飲食調理方面,腎陰虛型應多食用滋陰養血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銀耳、百合、枸杞等;腎陽虛型則應多食用溫補腎陽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桂圓、紅棗等;肝鬱氣滯型適合食用疏肝解鬱的食物,如玫瑰花茶、菊花、橙子等。
此外,脾虛濕困型應多食用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山藥、薏苡仁、紅豆、南瓜等;心腎不交型則應多食用滋陰降火的食物,如蓮子、百合、龍眼肉、黑豆等,以達到調理身體的效果。

在生活調理方面,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是必要的;同時,應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如瑜伽、太極拳等,有助於調節身心,提升整體健康狀況。
結語
中醫對治療更年期症狀的看法是通過辨證施治,結合中藥、針灸、飲食和生活調理等多種方法,從整體上調理身心,改善更年期症狀。這種綜合性的治療策略不僅重視症狀的緩解,更強調整體健康的恢復與維護。
通過中醫的介入,女性可以更平穩地度過更年期,提升生活質量。中醫根據更年期不同的症狀類型,採用相應的中藥和針灸療法,以達到調理陰陽、平衡臟腑的效果。這種辨證施治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的各種不適症狀,還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參考醫學古籍中的描述,結合現代醫學的研究,中醫療法在更年期症狀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