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藥顆粒 vs 中藥飲片

  • 作家相片: Hongji Medical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2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4年12月8日

中藥顆粒冲劑的起源


中藥顆粒冲劑,在台灣稱科學濃縮中藥(或直接稱科學中藥/科中),在大陸稱為 中藥免煎顆粒,是將單味或複方中藥材,利用顆粒劑的工藝技術,經水煎煮抽 提、過濾、濃縮後,再製成顆粒。


中藥顆粒冲劑的技術是 1956 年由日本人長倉音藏改良發明,之後此技術被許鴻源(順天堂製藥)帶到台灣應用推廣,后逐漸傳到香港。


中藥顆粒冲劑的優缺點


中藥顆粒冲劑類似濃縮咖啡,最直接的優點是方便儲存及携帶,可用熱水直接 冲融服用,與中藥材直接磨粉并不相同,中藥材磨粉不可用熱水直接融化,會留下大量渣漬。


缺點是顆粒劑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加入賦形劑,讓濃縮后的中藥 粉(細如麵粉)吸附在上面形成顆粒,而賦形劑是選擇澱粉或糊精製作(也同樣應 用於藥片製作),對於憂慮血糖高的患者或許不適合長期服用。


另一個業内尚有爭論的是,單味中藥顆粒配伍成方,缺少了傳統煎藥湯劑在共煎過程的化學反 應,但目前顆粒冲劑與煎藥湯劑的療效對比實驗不多,是否有明顯差異尚不明確。


煎藥湯劑與顆粒冲劑的選擇


中藥煎藥湯劑與顆粒冲劑該如何進行選擇,應取決於個人的條件與需求。


若需要出差工作不便携帶,或工作忙碌無暇煎藥,或居住環境條件無法煎藥等等限 制下,選擇顆粒冲劑會比較合適。對於冲服顆粒劑時無法完全融化(多數是賦形 劑無法完全融化)的情況,可選用剛煮沸的開水立即冲融攪拌,並蓋上杯蓋焗等 5 分鐘,應能改善這種情況。


對於有條件及有時間煎煮藥物的患者,還是會推薦傳統的煎藥湯劑進行治療, 首先中醫是個體化治療,每個患者的中藥處方都是針對其當下的情況去擬定並加減配伍,其煎煮過程中有些藥物需先煎(如龍骨牡蠣)、後下(如薄荷藿香)、或烊化(如阿膠)、焗服(如肉桂),也能更好兼顧到。血糖高患者若需要長期服用中藥也 建議以煎藥湯劑爲主,顆粒冲劑可作爲短期治療的備用。


ree

Q&A


1) 飲藥粉要先倒粉還是先倒水?


首先倒熱水,才將濃縮中藥粉加入熱水中,不要立刻攪拌,待3至5分鐘,讓藥粉有足夠時間浸於水中,之後才攪拌,藥粉會相對較容易溶解。


飲藥粉要先倒熱水,才將加入濃縮中藥粉,並避免馬上攪拌。(Unsplash/ steve_j)


2)如果自己煲中藥,有什麼要注意?


中藥材中,有葉、莖等體積較大的部位,可以沖洗;但種籽類藥材,因體積較小,如直接沖洗怕會遺失,建議可以先放入用魚湯袋才沖洗。藥材沖洗完,浸30分鐘,才煎煮。


藥材沖洗完要浸30分鐘,才煎煮。


大家可選用瓦煲或不鏽鋼煲,煲煮中藥。一般先用大火煮滾約10至15分鐘,再用小火煮大約30至45分鐘。要留意藥材包裏有沒有需先煎,或後下的藥材,一般先煎藥材要先煲30分鐘,後下藥材則最後5至10分鐘才煮。


3)幾時飲中藥最好?


如果醫師沒有特別吩咐,一般中藥是不太飽、不太餓的時候飲,即半飽服,一般建議病人上午10時、下午4時服用中藥,這段時間一般不飽也不餓。


但有時候醫師會特別吩咐藥物應幾時食,有機會要求空腹飲用,請遵照醫生的吩咐。例如補氣的藥材,會於日間飲用,避免晚上影響睡眠;但有些藥材是安神的,則需要在臨睡前兩小時服用。


而大部份中藥都需要熱飲,除非醫師特別吩咐。


4)中藥丸比中藥粉更好?


不一定,視乎病情所需,也要看該藥丸的濃度。


5)中藥翻煲會否減弱效力?


一般不建議翻煲,因為每種中藥材釋出時間不同,有些煎煮過久,已經再沒有藥效,翻煲也沒有用。


6)煲好的中藥,可以放雪櫃翌日翻叮嗎?


煲好的中藥,可以放入雪櫃,需要時翻熱。


煲好的中藥,可以放入雪櫃,需要時翻熱。可選用蒸、煮等方式翻熱,但就不建議以微波爐叮熱已煲好的中藥。


7)中藥可以和營養補充劑同吃嗎?或需要隔幾耐食?


在飲用中藥後,最好相隔一至兩小時才服用營養補充劑。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中醫知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