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瀉心湯詳解:清熱瀉火,瀉心下痞之劑
- Hongji Medical

- 5月2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三黃瀉心湯出自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金匱要略》是中醫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論述內科雜病的辨證論治,其中收載了許多至今仍廣泛應用的經典方劑。三黃瀉心湯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劑,專門用於治療實熱內鬱,心下痞滿之證。
三黃瀉心湯以其藥味精簡、力峻效宏而著稱,主要由大黃、黃連、黃芩三味藥組成,皆為黃色藥材,故名「三黃」。方中三藥合用,共奏瀉火解毒、清熱除痞之功,是治療實熱內鬱,心下痞滿之證的常用方劑。

三黃瀉心湯的組成
三黃瀉心湯的組成為:
君藥: 大黃
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熱通便、破積行瘀的功效。是方中的主藥,負責瀉下焦之實熱,使熱邪從大便排出。
臣藥: 黃連、黃芩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清中焦之火熱,使心火下降。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清上焦之火熱,使肺火下降。
三黃瀉心湯僅由三味藥組成,沒有佐使藥。

三黃瀉心湯的病機
三黃瀉心湯主要針對的是實熱內鬱,心下痞滿之證。其病機分析如下:
實熱內鬱: 多因飲食不節、情志不暢等因素,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熱邪,鬱積於中焦。
心下痞滿: 熱邪壅滯於中焦,阻礙氣機升降,導致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軟而不痛。
整體表現: 患者常表現為心下痞滿、煩躁不安、面紅目赤、口苦口乾、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症狀。

三黃瀉心湯的功效和適用症
功效: 瀉熱通便,瀉火解毒,瀉心下痞。
主治: 實熱內鬱,心下痞滿證。
適用症:
心下痞滿,按之柔軟而不痛。
煩躁不安,甚則譫語。
面紅目赤。
口苦口乾。
大便秘結。
舌紅苔黃。
脈滑數。
也適用於高血壓伴隨的上述症狀,如煩躁易怒,頭重腳輕,大便不暢等。
以及體力較好,但有出血傾向,如鼻血,痔瘡出血等。
三黃瀉心湯的方劑比較
三黃瀉心湯與其他治療痞滿的方劑相比,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半夏瀉心湯: 適用於脾胃虛弱,寒熱互結,心下痞滿,伴有噁心嘔吐、腸鳴下利等症狀。與三黃瀉心湯相比,半夏瀉心湯主要針對的是虛實夾雜的痞滿。
生薑瀉心湯: 適用於水飲內停,心下痞滿,伴有乾嘔、腸鳴等症狀。與三黃瀉心湯相比,生薑瀉心湯主要針對的是水飲內停引起的痞滿。
黃連解毒湯: 與三黃瀉心湯同樣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但黃連解毒湯主治一切實熱火毒,而三黃瀉心湯則更偏重於清瀉心下之熱,兼以通便。如果病人有上火症狀,如口舌生瘡,但無大便不通,則使用黃連解毒湯更合適。
總之,三黃瀉心湯的特點在於其瀉熱通便,瀉火解毒,瀉心下痞,適用於實熱內鬱引起的痞滿。

現代應用與研究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三黃瀉心湯具有以下作用:
抗炎作用: 三黃瀉心湯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
抗菌作用: 三黃瀉心湯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
降血壓作用: 三黃瀉心湯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改善腸道功能: 三黃瀉心湯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臨床應用: 三黃瀉心湯廣泛應用於治療高血壓、急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等疾病。
容易緊張,壓力大,有高血壓傾向,可以使用本方劑。
三黃瀉心湯對於切創,外傷出血導致的驚恐不安也有效果。
注意事項
辨證用藥: 三黃瀉心湯適用於實熱內鬱引起的痞滿。對於脾胃虛弱、虛寒證者,不宜使用。
孕婦慎用: 孕婦應慎用三黃瀉心湯,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避免與補益藥同用: 三黃瀉心湯主要為攻下之劑,不宜與補益藥同用,以免影響藥效。
三黃瀉心湯是治療實熱內鬱,心下痞滿證的經典方劑,具有瀉熱通便,瀉火解毒的功效。但在使用時,應注意辨證用藥,並注意相關的飲食宜忌和注意事項。如有疑問,應及時諮詢醫生或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