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的功效與禁忌
-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2月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1月25日
止嗽散出自清代醫學家程國彭所著的《醫學心悟》。程國彭,字鍾齡,是一位著名的中醫學家,他在《醫學心悟》中詳細記載了許多有效的方劑,止嗽散便是其中之一。此方劑以其簡便有效的特點,成為後世醫家治療外感咳嗽的常用方劑。
止嗽散的方劑解釋
止嗽散的具體組成為:桔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甘草(炒),陳皮(水洗去白)。
止嗽散由七味藥材組成,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可以分為以下幾組:
君藥:桔梗
桔梗苦辛微溫,能宣通肺氣,瀉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桔梗在方中起主要作用,負責宣肺止咳。

臣藥:荊芥、紫菀
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散風濕,清頭目,利咽喉,善治傷風頭痛咳嗽。
紫菀辛溫潤肺,苦溫下氣,補虛調中,消痰止渴,治寒熱結氣,欬逆上氣。
佐藥:百部、白前
百部甘苦微溫,能潤肺,治肺熱咳嗆。
白前辛甘微寒,長於下痰止咳,治肺氣盛實之咳嗽。
使藥:陳皮、甘草
陳皮調中快膈,導滯消痰。
甘草炒用氣溫,補三焦元氣散表寒。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9克,食後,臨臥時開水調服,初感風寒者,用生薑湯調下。
加減:風寒初起加荊芥、防風、蘇葉、生薑以散邪;暑氣傷肺,口渴煩心尿赤,加黃連、黃芩、花粉;濕氣生痰,痰延稠黏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薑、大棗;燥氣傷肺,乾咳無痰者加栝樓、貝母、知母、柏子仁。
止咳散的功效
功效:宣肺疏風,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外感咳嗽,臨床應用以咳而咽癢,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浮動為辨證要點。
止嗽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和相關的肺部問題。以下是止嗽散的三個主要功效:
止咳化痰:止嗽散能夠有效地止咳和化痰,特別適合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痰多。它通過調節肺氣,幫助清除肺部的痰液,從而減輕咳嗽症狀。
宣肺散寒:該方劑具有宣肺散寒的作用,特別適合用於風寒侵襲肺部的情況。它能夠幫助疏散肺部的寒氣,恢復肺部的正常功能,從而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咳嗽和鼻塞等症狀。
調和肺氣:止嗽散還能夠調和肺氣,幫助肺部氣機的正常運行。這對於因肺氣不暢引起的咳嗽和呼吸困難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它通過調節肺部的氣機,促進肺部的健康,從而達到止咳的效果。
這些功效使得止嗽散成為一種有效的傳統中藥方劑,特別適合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咳嗽和相關的肺部問題。

止咳散的病機
主要功效與適用症狀:針對因風邪侵犯肺部引起的咳嗽、喉嚨癢、輕微怕風、感冒發熱、舌苔薄白、脈象浮緩等症狀,具有止咳、化痰、驅風的效果。
主治:外感咳嗽。症見咳而咽癢,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止嗽散的病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以下三個方面:
風邪侵肺:風邪侵襲肺部是止嗽散的主要病機之一。風邪侵入人體後,容易影響肺部的正常功能,導致肺氣不宣,進而引起咳嗽、喉嚨癢等症狀。這種情況下,肺部無法正常排出痰液,導致痰液積聚,進一步加重咳嗽症狀。
肺氣不宣:肺氣不宣是指肺部的氣機運行不暢,這也是止嗽散的一個重要病機。當肺氣不宣時,肺部的氣體交換功能受到影響,導致呼吸不暢、咳嗽等症狀。止嗽散通過宣通肺氣,幫助恢復肺部的正常功能,從而緩解咳嗽和相關症狀。
痰濕內阻:痰濕內阻是指體內的痰液和濕氣積聚,阻礙了肺部的正常運行。這種情況下,肺部無法有效地排出痰液,導致痰液積聚,進一步加重咳嗽和呼吸困難。止嗽散通過化痰祛濕,幫助清除肺部的痰液和濕氣,從而達到止咳的效果。
這些病機解釋了止嗽散在治療咳嗽和相關肺部問題中的作用機制,使得它成為一種有效的傳統中藥方劑。
止咳散的現代應用
現代研究發現,止嗽散的主要成分包括款冬花、桑白皮、薄荷等。款冬花含有款冬二醇、芸香苷、金絲桃苷等化學成分,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桑白皮含有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和黃酮類成分,具有利尿、降壓、抗炎等作用。薄荷含有薄荷醇、乙酸薄荷酯等揮發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等作用。
止嗽散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研究表明,止嗽散能夠有效緩解咳嗽症狀,減少痰液分泌,改善呼吸困難等症狀。此外,止嗽散還被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現代研究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了止嗽散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效果。例如,動物實驗表明,止嗽散能夠降低咳嗽頻率,增加痰液分泌,具有明顯的化痰作用。臨床試驗也顯示,止嗽散在治療咳嗽、哮喘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且副作用較少。此外,止嗽散的現代製劑形式如濃縮顆粒、膠囊等,也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止咳散的禁忌
痰中帶血者慎用。陰虛勞笑者,不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