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醫十大名方之一:五苓散的奧秘

  • 作家相片: Hongji Medical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2月14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淵源與配方剖析


五苓散,這一中醫治水名方,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它源自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在當時,人們常因外感邪氣、內傷飲食等諸多因素,致使水液代謝紊亂,出現各種病症。張仲景依據其對人體經絡臟腑以及水液運行規律的深刻洞察,精心創制了五苓散。


五苓散
五苓散

此方能有效調節人體水液的輸布與排泄,猶如治水的能臣,使水液歸位,恢復正常的流通秩序。其配方中的每一味藥材都肩負著獨特使命:


  • 茯苓:被《本草綱目》讚譽為「除湿之聖藥」,它淡滲利水,能將體內多餘的水濕緩緩引導至膀胱,通過小便排出體外,為清除水濕立下赫赫戰功。

  • 豬苓:性專利水滲濕,其利水之力頗為強勁,可加速水液的排泄進程,如同疏通河道的先鋒,讓水流通暢無阻。

  • 澤瀉:擅長利水滲濕泄熱,在排除水濕的同時,還能清瀉體內的熱邪,恰似在清理河道時一併清除水中的雜質與淤泥,使水流更為清澈。


農本方 - 五苓散
立即購買


  • 白朮:功在健脾運水,它就像加固堤壩的衛士,通過強健脾胃功能,增強對水濕的運化與掌控能力,防止水濕再度泛濫成災。

  • 桂枝:猶如溫暖的陽光,溫通陽氣,化氣行水,賦予水液流動的動力與活力,讓水液在體內的循環得以順暢進行,如同為水的流淌提供了自然的驅動力。


這五味藥材相互配伍,協同作戰,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治水團隊。


五苓散的功效與適用病症


五苓散的主要功效在於「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它主要針對人體水液代謝失常所引發的一系列病症。比如,常見的有小便不利,患者會感覺排尿困難,尿量減少,好似水液在體內的排泄通道受阻;水腫,身體局部或全身出現腫脹,這是因為水濕停滯在肌膚組織之間;痰飲,表現為咳嗽咯痰,痰液清稀量多,這是水濕凝聚成痰在體內作祟;泄瀉,大便稀溏,次數增多,乃水濕在腸道內不能正常運化所致。


五苓散的功效
五苓散的功效

此外,對於一些因水濕內停而導致的眩暈、嘔吐等症狀,五苓散也能發揮良好的調理作用。


當人體外感寒濕之邪,或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之物,損傷脾胃,致使脾失健運,水濕內生,就容易引發上述病症。水濕停聚體內,阻滯氣機,影響膀胱的氣化功能,進而導致小便不利;水濕泛溢肌膚,則出現水腫;上逆犯肺則生痰飲咳嗽;下注腸道則引發泄瀉。


五苓散恰似一把治水的鑰匙,能開啟人體水液代謝的正常開關,使水濕各歸其道,恢復身體的平衡與健康。


海天 - 五苓散
立即購買

具體而言,五苓散適用於以下情況:夏日貪涼飲冷後出現的水濕內停,表現為腹脹、腹瀉、小便短少;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疾病過程中出現的水腫、蛋白尿,伴有小便不利者;以及一些內分泌失調導致的水液代謝紊亂,如女性經前水腫等病症。這些病症的共性是水液代謝出現障礙,五苓散能夠針對性地進行調理與改善。


注意事項


使用五苓散時,有諸多注意事項需要重視。首先,陰虛津少者應慎用五苓散。由於其利水滲濕的作用較強,可能會進一步耗損體內本就不足的陰液,導致陰虛症狀加重,如口乾咽燥、五心煩熱等。若患者有發熱、口渴但飲水不多且小便赤澀等熱盛津傷表現,也不宜使用五苓散,以免助火傷陰。


再者,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及過咸的食物。辛辣食物易生熱動火,油膩食物會加重脾胃負擔,影響脾胃運化功能,過咸食物則可能導致水鈉潴留,這些都不利於五苓散發揮作用,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五苓散
五苓散

此外,若在服用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如惡心、嘔吐、腹痛加劇等症狀,應立即停止用藥,並及時就醫。同時,對於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嚴重基礎疾病者,使用五苓散更需謹慎,需在醫生的嚴密監控下用藥。


輔助療法


在使用五苓散的同時,一些輔助療法能夠增強其療效。飲食上,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利水滲濕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等。薏苡仁可煮粥食用,冬瓜可煲湯或清炒,它們能協助五苓散進一步排除體內水濕。


  1. 薏苡仁粥

    • 材料:薏苡仁50克,大米100克。

    • 做法:將薏苡仁和大米分別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粥。

    • 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適合水濕內停的人群。薏苡仁粥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氣,促進消化。

  2. 冬瓜湯

    • 材料:冬瓜200克,瘦肉100克。

    • 做法:將冬瓜去皮切塊,瘦肉切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成湯。

    • 功效:冬瓜具有清熱利水的作用,適合水腫、小便不利的人群。冬瓜湯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促進排尿。

  3. 紅豆薏米湯

    • 材料:紅豆50克,薏苡仁50克。

    • 做法:將紅豆和薏苡仁分別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成湯。

    • 功效:紅豆和薏苡仁均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適合水濕內停的人群。紅豆薏米湯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氣,促進消化。


台灣漢立方- 五苓散200g
立即購買

運動方面,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等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幫助水液更好地在體內循環與排泄。但需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避免過度勞累加重身體負擔。


穴位按摩也可作為輔助手段。可重點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按摩它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對水濕的運化能力;三阴交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刺激該穴位有助於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平衡。每天用手指輕輕按壓穴位,每次 3 - 5 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結語


總之,五苓散是中醫治療水液代謝失常的經典良方,承載著千年的醫學智慧。它宛如一位治水大師,巧妙地化解人體水液之困。我們應正確運用這一良方,遵循醫囑,避開禁忌,讓古老的中醫智慧在現代健康領域持續發光發熱,為我們的身體保駕護航,暢享健康和諧的生活。


現代人由於長期脾虛,外感傷寒之後「太陽病」與「少陰病」相結合,形成「水寒互結」,體內水液運化障礙而出現各種症狀,例如:口渴口乾、胃腸脹氣、腹瀉、消化不良、咳嗽、心悸、頻尿或無尿,或尿有殘留感...等等。


此方證經常出現於「寒性陽虛體質」的人身上,可謂一輩子養生必用、必學之中藥方劑,如果善於運用除了可以增強免疫力,更可以預防各種疾病。


中醫古書寫到,五苓散是古代御醫的「預防方」,專門預防瘟疫,古今各種怪病也經常運用此方改善,值得現代人深入研究。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Robot
Robot

AI 中醫

​在線問答

中醫知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