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皮飲:利水消腫、調暢氣機的傳統中醫良方
- Hongji Medical 
- 2月1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5月15日
五皮飲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劑,最早見於《麻科活人》卷一,這本書是清代醫學家吳鞠通所著,主要討論麻疹的診治。五皮飲在這本書中被用來治療麻疹初起時的症狀,如發熱惡寒、四肢浮腫、口渴欲飲、小便不利等。
這個方劑以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而著稱,主要用於治療因水濕停滯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浮腫。此方劑的組成包括生薑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和茯苓皮,各等分,每種藥材的用量通常為9克。以下將從五皮飲的出處與背景、方劑解釋、適用症、功效、現代應用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五皮飲方劑解釋
五皮飲的方劑解釋可以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進行分組:
- 君藥:大腹皮、茯苓皮。大腹皮具有行氣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是本方的主藥。茯苓皮則有健脾滲濕的作用,能夠改善脾虛導致的運化失常。 
- 臣藥:生薑皮。生薑皮具有利水散寒的功效,能夠通過發汗的方式將水濕從汗排出。 
- 佐藥:桑白皮、陳橘皮。桑白皮有清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夠幫助調暢氣機。陳橘皮則有理氣健脾的功效,能夠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五皮飲適用症
五皮飲主要用於治療因水濕停滯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浮腫,特別是皮膚表層的水腫。其適用症包括:
- 皮膚水腫:五皮飲最主要的功效是治療因水濕停滯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浮腫,特別是皮膚表層的水腫。 
- 四肢浮腫:五皮飲常用於治療四肢浮腫,如《衛生寶鑒》說“身體面目四肢浮腫”,《活幼心書》記載“主頭面四肢浮腫”。 
- 腰以下腫:五皮飲尤其適用於治療腰部以下的腫脹,認為水性就下,用此方可“滲利皮膚中之水”。 
- 胎前產後水腫:五皮飲亦可用於治療婦女妊娠及產後水腫。 

五皮飲功效
五皮飲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利水消腫:五皮飲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大腹皮、茯苓皮利水滲濕,使水濕從小便利出,生薑皮利水散寒,使水濕從汗排出。 
- 調暢氣機:大腹皮有行氣化濕之效,能促進水液代謝,同時也能調暢氣機,使水濕不致停滯。 
- 兼顧脾肺:茯苓皮有健脾滲濕之功,可改善脾虛導致的運化失常,部分藥材亦可兼顧肺氣的宣降。 

五皮飲現代應用
在現代醫學中,五皮飲仍然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水腫相關的疾病,包括:
- 腎炎水腫:五皮飲對於腎炎引起的水腫有較好的療效,能夠通過利水消腫的方式改善症狀。 
- 心源性水腫:對於心臟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腫,五皮飲也能夠通過利尿和改善氣機的方式緩解症狀。 
- 妊娠水腫:五皮飲對於妊娠期婦女的水腫也有一定的療效,能夠幫助改善水濕停滯引起的浮腫。 
注意事項
使用五皮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適用症:五皮飲適用於麻疹初起,症見發熱惡寒,四肢浮腫,口渴欲飲,小便不利者。若麻疹已透,則不宜使用。 
- 副作用:五皮飲的副作用較少,但在使用時仍需注意個體差異,特別是對於孕婦和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禁忌症:對於陰虛火旺、濕熱內盛者,應慎用或不用五皮飲,以免加重病情。 
結論
五皮飲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劑,以其利水消腫、調暢氣機、兼顧脾肺的功效,在治療水腫相關疾病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五皮飲都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方劑,特別是在治療因水濕停滯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浮腫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然而,在使用五皮飲時,仍需注意其適用症和禁忌症,以確保安全有效地使用這一傳統方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