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蘇散:輕宣涼燥,理肺化痰的傳統中醫良方
- Hongji Medical

- 1月1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杏蘇散,又名Apricot Kernel and Perilla Powder,是一種源自中醫的經典方劑,最早見於《溫病條辨》一書。這本書是古代醫學家對於治療各種由外來邪氣引起的疾病的總結。杏蘇散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成為治療外感涼燥證的代表方劑。

杏蘇散方劑
杏蘇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蘇葉(9g)、半夏(9g)、茯苓(9g)、前胡(9g)、苦桔梗(6g)、枳殼(6g)、甘草(3g)、生薑(3片)、大棗(3枚)、杏仁(9g)、橘皮(6g)。
這些藥材的用量在原書中未明確記載,但現代臨床應用中通常按照上述劑量使用。
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然後溫服。這種方法不僅保留了藥材的有效成分,還能確保藥效迅速發揮。

方劑解析
杏蘇散的方劑結構非常精妙,各藥材之間的配伍具有深意:
蘇葉:辛溫不燥,發表散邪,宣發肺氣,使涼燥之邪從外而散。
杏仁:苦溫而潤,降利肺氣,潤燥止咳,二者共為君藥。
前胡:疏風散邪,降氣化痰,既助蘇葉輕宣達表,又助杏仁降氣化痰。
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助杏仁、蘇葉理肺化痰,共為臣藥。
半夏、橘皮:燥濕化痰、理氣行滯。
茯苓:滲濕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薑、大棗:調和營衛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潤乾燥,是為佐藥。
炙甘草:調和諸藥,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這種配伍方式使得杏蘇散既能輕宣發表而解涼燥,又能理肺化痰而止咳嗽,表解痰消,肺氣調和,諸症自除。
杏蘇散功效與主治
主要功效
杏蘇散的主要功效是輕宣涼燥,理肺化痰。它主要用於治療外感涼燥證,這種證候常見於以下症狀:
惡寒無汗:患者感到寒冷,但不出汗。
頭微痛:頭部有輕微的疼痛感。
咳嗽痰稀:咳嗽時咳出的痰液較為稀薄。
鼻塞:鼻子不通暢。
咽乾:喉嚨乾燥。
苔白:舌頭上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舌苔。
脈弦:脈搏跳動的速度比平常快一些,或者有點緊張。
病機分析
這些症狀通常是由於涼燥外襲,肺氣失宣,痰濕內阻所致。具體的病機如下:
涼燥外襲:涼燥之邪侵襲肌表,導致營衛受邪,經氣郁滯不暢,從而引起頭微痛和惡寒無汗。
肺氣失宣:涼燥侵襲肺部,導致肺氣失宣,肺竅不利,從而引起鼻塞和咳嗽。
津液不布:涼燥傷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為痰,從而引起咳嗽痰稀。
肺氣不利:涼燥束肺,肺氣不利,從而引起鼻塞和咽乾。
痰濕內阻:涼燥傷及皮毛,導致惡寒無汗和頭微痛。涼燥傷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為痰,從而引起咳嗽痰稀。涼燥束肺,肺氣不利,而致鼻塞咽乾。苔白、脈弦則是涼燥兼痰濕的佐證。

治療原則
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的指導,治療涼燥證應以「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為原則。杏蘇散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輕宣涼燥:通過使用辛溫不燥的藥材,如蘇葉,來發表散邪,宣發肺氣,使涼燥之邪從外而散。
理肺化痰:通過使用苦溫而潤的藥材,如杏仁,來降利肺氣,潤燥止咳。
輔助藥材:前胡、桔梗、枳殼等藥材用於疏風散邪,降氣化痰,助蘇葉和杏仁輕宣達表,理肺化痰。
調和營衛:生薑和大棗用於調和營衛,滋脾行津,以利解表和潤乾燥。
調和諸藥:炙甘草用於調和諸藥,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杏蘇散現代應用
在現代醫學中,杏蘇散常被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這些疾病的病機與外感涼燥證相似,因此杏蘇散在這些疾病的治療中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杏蘇散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流行性感冒:杏蘇散可以有效緩解感冒引起的惡寒、無汗、咳嗽等症狀。
慢性支氣管炎:對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杏蘇散可以幫助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支氣管哮喘:杏蘇散的理肺化痰功效對於支氣管哮喘患者也有很好的療效。
肺氣腫:杏蘇散可以幫助改善肺氣腫患者的呼吸困難和咳嗽症狀。

此外,杏蘇散還被用於治療胃腸道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等。這些疾病往往伴隨著外感風寒或風熱的症狀,杏蘇散的理肺化痰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注意事項
使用杏蘇散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溫燥傷肺者慎用:杏蘇散主要用於治療涼燥證,對於溫燥傷肺者不適合使用。
涼燥化熱不宜使用:如果涼燥已經化熱,則不宜使用杏蘇散,因為這可能會加重熱邪。
結語
杏蘇散作為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成為治療外感涼燥證的代表方劑。它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對於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都有良好的療效。然而,使用杏蘇散時需要注意其適應症和禁忌症,以確保療效和安全。
通過對杏蘇散的深入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和應用這一傳統中醫方劑,為現代醫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