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薏甘湯:祛風勝濕、解表散寒之良方
- Hongji Medical

- 5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麻杏薏甘湯,又名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出自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在那個年代,人們居住環境多潮濕,又常需從事勞動,容易感受風濕之邪,導致肢體痠痛、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此方,旨在治療因風濕之邪侵襲體表所致的痹證,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臨床。

麻杏薏甘湯方劑解釋
麻杏薏甘湯僅由四味藥材組成,但其配伍精妙,充分體現了中醫君臣佐使的用藥原則:
君藥:麻黃: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此為方中之君藥,能開洩毛竅,使風寒濕邪從表而解。
臣藥:杏仁:杏仁味苦性溫,具有止咳平喘、潤燥利肺的功效。在此方中,杏仁輔助麻黃宣肺平喘,並能制約麻黃發散之力,避免過度發汗而傷及正氣。
佐藥:薏苡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的功效。此藥能滲利濕邪,對於風濕日久、濕邪化熱的病症尤為適宜。
使藥: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的功效。此藥能調和方中各藥的藥性,使其發揮最大療效,並能益氣補中,緩解藥物的峻烈之性。
此方配伍,麻黃發汗解表,杏仁宣肺平喘,薏苡仁健脾滲濕,甘草調和諸藥,共奏解表除濕、宣利肺氣之功。

麻杏薏甘湯的病機
麻杏薏甘湯主要針對的病機是風濕之邪侵襲體表,阻滯氣機,導致肢體經絡痺阻。其病機核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風濕外侵: 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肌表,阻塞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此時,邪氣多停留在體表,形成表證,患者常有發熱、惡風、身痛等症狀。
氣機鬱滯: 由於風濕邪氣的阻滯,導致肺氣宣降失常,氣機鬱滯不暢。此時,患者可能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
濕熱蘊結: 若病程日久,濕邪可鬱久化熱,與熱邪相互搏結,形成濕熱之證。此時,患者可能出現關節腫痛、肌膚紅腫、小便短赤等症狀。
脾虛濕盛: 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弱,則水濕運化失常,易聚濕生痰,加重病情。此時,患者可能出現納呆、便溏、舌苔膩等脾虛濕盛的表現。
總之,麻杏薏甘湯的病機核心在於風濕之邪外侵,導致氣機鬱滯,經絡痺阻。此方通過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祛濕止痛等作用,能有效改善上述病機,從而緩解患者的症狀。

麻杏薏甘湯的功效
麻杏薏甘湯的主要功效為:
解表祛風:針對風邪侵襲體表所致的發熱、惡風、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除濕止痛:能有效祛除體內濕邪,減輕因風濕所致的關節腫痛、屈伸不利等症狀。
宣肺平喘:對於兼有咳嗽、氣喘等症狀的患者,可起到宣肺平喘的作用。
麻杏薏甘湯主要適用於以下病症:
風濕性關節炎:適用於風濕之邪侵襲體表,引起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狀,且疼痛在午後加重者。
肌肉風濕:適用於風寒濕邪侵襲肌肉,引起肌肉痠痛、重著等症狀,伴有發熱、惡風者。
其他風濕痹證:適用於符合風濕表證的各種痹證,如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現代應用
在現代醫學中,麻杏薏甘湯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展。除了傳統的風濕性疾病外,還可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皮膚病:如扁平疣、雞眼、胼胝、蕁麻疹等,可通過其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功效,改善皮膚症狀。
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鼻炎等,可通過其宣肺平喘、祛痰止咳的功效,緩解呼吸道症狀。
其他疾病:如凍傷、白癬等,也可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選用本方進行治療。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杏薏甘湯具有抗炎、鎮痛、免疫調節等作用,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抵抗力。
注意事項
使用麻杏薏甘湯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辨證論治:本方主要適用於風濕表證,使用前應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辨證,明確診斷。
體質考量:麻黃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對於體虛多汗、陰虛火旺者應慎用,以免耗傷正氣。
孕婦慎用:方中麻黃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孕婦應慎用,並諮詢醫師。
總之總之,麻杏薏甘湯是中醫治療風濕表證的常用方劑,具有良好的療效。但在使用過程中,務必遵循中醫師的指導,注意個體差異和用藥禁忌,以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