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 Hongji Medical
- 6月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決明子,作為一味常用的中藥,以其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而廣受歡迎。其名字寓意著能使人眼目清明,反映了其對眼部疾病的治療作用。決明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歷代醫家對其功效多有論述:
《神農本草經》:「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
《名醫別錄》:「療肝熱,潤腸通便。」
《藥性論》:「能治肝臟實熱,眼赤疼痛,鎮肝風,明目益精。」
《本草綱目》:「決明子,氣味甘鹹平,無毒。主治青盲、雀盲,肝熱目赤,白膜遮睛,淚出。……潤腸通便。」
從古籍記載可以看出,決明子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如青盲、目赤腫痛、白膜遮睛等,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歷代醫家也強調了決明子在治療肝熱目疾方面的作用。

決明子的中藥特性
性味歸經: 決明子味苦、甘、鹹,性微寒;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炒用。
產地: 主產於中國南方地區,如廣西、安徽、四川、浙江等地。
性狀鑒別: 決明子呈菱方形或短圓柱形,兩端傾斜,長3-7mm,寬2-4mm。表面平滑,黃綠色、棕褐色或棕黃色,具光澤。一端較平截,有淡棕色凹陷的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氣微,味微苦。

決明子的臨床應用
決明子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以下病症:
肝火上炎,目赤腫痛: 症見眼睛紅腫疼痛、羞明畏光、視物模糊等。
肝腎陰虛,視物昏花: 症見視力減退、眼睛乾澀、頭暈耳鳴等。
高血壓病,頭暈目眩: 症見頭痛、頭暈、目眩、耳鳴等。
習慣性便秘: 症見排便困難、大便乾燥、數日一行等。

決明子的功效
清肝明目: 決明子能清瀉肝火,明目益精,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潤腸通便: 決明子能潤腸通便,促進腸道蠕動,可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
降血壓: 決明子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可用於輔助治療高血壓病。
決明子的搭配方劑
菊花決明子茶: 決明子常與菊花同用,以增強清肝明目的功效,適用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杞菊地黃丸: 決明子可與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等同用,以增強滋補肝腎、明目的功效,適用於肝腎陰虛引起的視物昏花、眼睛乾澀等症狀。
麻子仁丸: 決明子可與麻子仁、杏仁、厚朴、枳實、大黃、芍藥等同用,以增強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腸燥便秘。
決明子與類似功效中藥的比較
與決明子具有類似功效的中藥有:
菊花: 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的功效,但其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目赤等症狀,潤腸通便作用較弱。
枸杞子: 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但其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視物昏花等症狀,清肝作用較弱。
番瀉葉: 具有瀉熱行滯、通便的功效,但其瀉下作用較強,易引起腹痛,不宜長期服用。
相較而言,決明子的特點在於其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兼具,且藥性較為平和,適用於多種情況。
決明子的現代應用與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決明子具有以下作用:
降血脂作用: 決明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降血壓作用: 決明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可降低血壓。
抗菌作用: 決明子提取物在體外實驗中顯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抗氧化作用: 決明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
現代臨床研究表明,決明子可用於輔助治療高脂血症、高血壓病、便秘等疾病,並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此外,決明子還被廣泛應用於保健茶、保健枕等產品中。
使用決明子的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用: 決明子性微寒,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腹瀉者不宜服用: 決明子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腹瀉者不宜服用。
孕婦慎用: 決明子具有一定的滑利作用,孕婦應慎用。
長期服用需注意: 決明子不宜長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
炒用: 決明子生用潤腸通便作用較強,炒用則可減輕其滑利之性。
決明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炎、視物昏花、習慣性便秘等多種疾病。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了其降血脂作用、降血壓作用等。然而,使用決明子也需注意其禁忌症和注意事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以確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