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Hongji Medical

- 6月10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黃柏,作為一味常用的清熱燥濕藥,在治療濕熱下注、瘡瘍腫毒等方面具有顯著療效。其味苦性寒,能清熱瀉火,燥濕解毒,廣泛應用於臨床。黃柏,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歷代醫家對其功效多有論述:
《神農本草經》:「主五臟腸垢,熱氣,疥瘙,赤賴,癰瘡。」
《名醫別錄》:「主女子漏下赤白,男子陰瘡,濕痺。」
《藥性論》:「能治驚癇,主下焦虛冷,風痺腎氣乏少,女子月候不調,赤白漏下,產腸脫肛。」
《本草綱目》:「黃柏,氣味苦寒,無毒。治濕熱瀉痢,腸澼,下血,赤白帶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癰疽瘡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從古籍記載可以看出,黃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疾病,如瀉痢、帶下、瘡瘍等,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歷代醫家也強調了黃柏在治療下焦濕熱方面的作用。

黃柏的中藥特性
性味歸經: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敷。
產地: 主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如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等地。
性狀鑒別: 黃柏呈板片狀或槽狀,長寬不一,厚3-6mm。外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向皮孔痕。內表面黃色或黃棕色,具細縱紋。質硬,斷面纖維性,有層紋。氣微,味極苦。

黃柏的臨床應用
黃柏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以下病症:
濕熱瀉痢: 症見大便次數增多、腹痛、裏急後重、大便黏膩等。
濕熱淋證: 症見小便頻數、澀痛、淋漓不盡等。
帶下病: 症見陰道分泌物增多、色黃或白、有異味等。
瘡瘍腫毒: 症見皮膚紅腫、疼痛、化膿等。
濕疹: 可緩解濕疹引起的瘙癢、滲出等症狀。
骨蒸勞熱: 症見午後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
遺精: 症見睡夢中遺精,或清醒時不自主地流出精液。

黃柏的功效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能清熱燥濕,可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瀉痢、淋證、帶下等症狀。
瀉火解毒: 黃柏能瀉火解毒,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狀。
退虛熱: 黃柏能清退虛熱,可用於治療骨蒸勞熱、陰虛火旺等症狀。
黃柏的搭配方劑
二妙丸: 黃柏常與蒼術同用,以增強清熱燥濕的功效,適用於濕熱下注引起的下肢痿軟、關節疼痛等症狀。
龍膽瀉肝湯: 黃柏可與龍膽草、柴胡、生地黃、車前子、澤瀉、木通、甘草等同用,以增強清肝膽濕熱的功效,適用於肝膽濕熱引起的脅痛、黃疸、陰囊濕疹等症狀。
知柏地黃丸: 黃柏可與知母、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等同用,以增強滋陰降火的功效,適用於腎陰虛引起的潮熱盜汗、口乾咽痛等症狀。
黃柏與類似功效中藥的比較
與黃柏具有類似功效的中藥有:
龍膽草: 具有清肝膽濕熱的功效,但其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脅痛、黃疸等症狀,燥濕作用較弱。
黃連: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但其主要用於治療心火亢盛引起的失眠、心煩等症狀,降火作用較強。
秦皮: 具有清熱燥濕、收澀止瀉的功效,但其主要用於治療瀉痢、帶下等症狀,解毒作用較弱。
相較而言,黃柏的特點在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兼具,適用範圍較廣。
黃柏的現代應用與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柏具有以下作用:
抗菌作用: 黃柏提取物對多種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具有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黃柏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
降血壓作用: 黃柏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可降低血壓。
降血糖作用: 黃柏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降低血糖。
抗腫瘤作用: 黃柏提取物在體外實驗中顯示出一定的抗腫瘤活性。
現代臨床研究表明,黃柏可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泌尿系統感染、濕疹、糖尿病等疾病,並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使用黃柏的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用: 黃柏性寒味苦,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苦寒傷胃: 黃柏味苦,長期服用易傷胃氣,可配伍健脾和胃的藥物。
劑量控制: 黃柏藥性較強,不宜過量使用。常用劑量為3-9克,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囑調整劑量。
炮製方法: 黃柏有生用和炒用之分。生用清熱瀉火作用較強,炒用則能緩和其苦寒之性。應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炮製方法。
黃柏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的功效。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濕熱瀉痢、淋證、帶下、瘡瘍等多種疾病。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了其抗菌作用、抗炎作用等。然而,使用黃柏也需注意其禁忌症和注意事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以確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