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枳殼:疏理氣機,告別脹氣不適
- Hongji Medical

- 6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枳殼,又名酸橙、臭橙,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以其行氣寬中、消積導滯的功效,在中醫藥學中佔有一席之地。枳殼的應用歷史悠久,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曰:“主風氣,止瀉,除熱消痞”。
枳實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由《名醫別錄》所載的地理位置,約在河南省武陟縣一帶,為枸橘植物的分布地區,而宋《圖經本草》附圖中的植物形態特徵卽為枸橘,故認為至唐、宋時代,枳實的來源為枸橘的果實.

而枳殼是附錄於枳實條下,並認為二者為同一物,僅以果實大小及成熟度來區分。宋以後枳實、枳殼的來源漸為酸橙取代,而產地也向南漸漸轉移至湖南、江西、四川一帶。
隨著歷代醫家的不斷研究和實踐,人們對枳殼的藥用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細描述了枳殼的形態、產地、採收時間,並指出其具有“破氣消積,蕩滌腸胃”的功效。《本草備要》、《本草正義》等醫學著作也對枳殼的功效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使其在臨床應用上更加廣泛。

枳殼的藥性剖析
枳殼,味苦、辛、酸,性微溫,歸脾、胃、大腸經。其主要成分包括揮發油、生物鹼等,具有獨特的藥理活性。
性味歸經: 苦、辛、酸,微溫。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 行氣寬中,消積導滯。
藥理作用(簡述): 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等。

枳殼的臨床應用:病症與功效
枳殼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行氣寬中: 枳殼能行氣導滯,寬胸消脹,適用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痞悶、嗳氣嘔吐等症狀。
消積導滯: 枳殼能消食導滯,促進消化,可用於治療食積不化、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等症狀。
破氣除痞: 枳殼能破氣除痞,適用於痰食停滯引起的胸膈痞滿、大便不通等症狀。
緩解胃下垂 枳殼具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胃下垂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經典方劑中的枳殼
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組成經典方劑,以增強療效。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方劑:
枳實導滯丸: 由枳實、大黃、黃芩、黃連、茯苓、白朮、澤瀉、神曲組成,具有消積導滯、清熱利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飲食積滯、濕熱內蘊引起的脘腹脹痛、大便秘結、裡急後重等症。
厚朴七物湯: 由厚朴、甘草、大黃、桂枝、生薑、大棗、枳殼組成,具有溫中散寒、行氣導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寒積腹痛、便秘等症。
半夏瀉心湯: 由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黃連、大棗、枳實組成,具有和胃降逆、消痞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寒熱互結引起的脘腹痞滿、噁心嘔吐、腸鳴下利等症。
枳殼與相似功效中藥的比較
與枳殼具有相似功效的中藥還有很多,例如:
枳實: 同為酸橙的果實,但為成熟果實,其破氣之力較枳殼強,多用於治療積滯較重之症。
木香: 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但其行氣之力較枳殼弱,偏於止痛。
厚朴: 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消積的功效,但其溫中之力較枳殼強,偏於治療濕滯脾胃之症。
枳殼的現代應用與研究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枳殼及其提取物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
促進胃腸蠕動: 枳殼能增強胃腸平滑肌的收縮力,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
增強胃液分泌: 枳殼能促進胃液分泌,提高消化能力。
鬆弛支氣管平滑肌: 枳殼能鬆弛支氣管平滑肌,具有平喘的功效。
抗炎作用: 枳殼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現代臨床上,枳殼不僅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還被應用於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治療中。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枳殼對治療慢性胃炎、胃下垂、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枳殼的使用注意事項
用量: 一般用量為3-9克,具體用量應根據病情和醫師的指導而定。
禁忌症: 孕婦慎用。氣虛體弱者慎用。
配伍禁忌: 枳殼不宜與甘草同用(甘草反枳殼)。
气虚,没有食滞,腹胀,脾胃虚弱的人要慎用
枳殼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具有行氣寬中、消積導滯等多種功效,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使用枳殼時需注意其性味歸經、適應症、禁忌症以及配伍禁忌,並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深入,枳殼的應用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