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的良方
-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2月1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的良方
小建中湯是一款源自《傷寒論》的中醫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中焦虛寒、肝脾不和所致的虛勞里急證。該方劑以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為主要功效,特別適合因脾胃虛弱、營衛不和(血液循環不良及代謝不佳)引起的各種症狀。
主要成分與功效
小建中湯由以下六味藥材組成:
- 桂枝(9g):溫陽氣,祛寒邪 
- 甘草(6g):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 大棗(6枚):補脾益氣 
- 芍藥(18g):養營陰,緩肝急,止腹痛 
- 生薑(9g):溫胃散寒 
- 飴糖(30g):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這些成分共同作用,溫中補虛,緩急止痛,調和陰陽,使中氣強健,陰陽氣血生化有源。

小建中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脈象:細脈、弦脈 
- 舌象:舌苔淡薄白 
- 疼痛:頭痛、腳底外側痛、腳外側痛、腹痛、脖子頸項酸痛、下腹部痛、偏頭痛、肩頸痠痛、背痛、臀部痛、左下腹側部痛、四肢感到疼痛、小腿內側疼痛、小腿後側疼痛、大腿後側疼痛 
- 症狀:心悸、腹中感到寒冷、身體容易出汗、經常疲勞想睡、胃腸脹氣、暈眩、發燒、怕冷、眼睛怕光、嘔吐、口乾口渴、眼睛乾澀、頭昏精神不佳、眼睛模糊、心情煩躁 
藥理作用
小建中湯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 溫中補虛:飴糖溫中補虛,緩急止痛,重用甘溫質潤的飴糖,溫補中焦。 
- 和里緩急:桂枝溫陽氣,祛寒邪;芍藥養營陰,緩肝急,止腹痛。 
- 調和陰陽:生薑溫胃散寒,大棗補脾益氣;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小建中湯主要用於治療中焦虛寒、肝脾不和所致的虛勞里急證。
小建中湯主要用於治療中焦虛寒、肝脾不和所致的虛勞里急證。它適合因中焦虛寒引起的腹痛、心悸、疲勞、四肢酸痛、口乾口渴、胃腸脹氣等症狀。
此外,小建中湯還被用於現代醫學中的多種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神經衰弱、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功能性發熱等。
小建中湯通過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的作用,緩解因中焦虛寒、肝脾不和引起的各種症狀。
方中的飴糖和桂枝溫中補虛,緩急止痛;芍藥和甘草養營陰,緩肝急,止腹痛;生薑和大棗則有溫胃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

飴糖、桂枝、芍藥、甘草、大棗和生薑,共同作用,調和陰陽,使中氣強健,陰陽氣血生化有源,促進身體恢復。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禁忌和加減法,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食療配合
在使用小建中湯的同時,可以配合一些食療來輔助治療。例如:
- 薏仁粥:健脾祛濕,利水消腫 
- 綠豆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蓮子百合湯:養心安神,健脾益氣 
- 紅棗枸杞茶: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這些食療方法可以幫助增強小建中湯的療效,促進身體的恢復。
注意事項
- 禁忌:嘔吐或中滿者不宜使用;陰虛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 
- 加減法:寒重者,加花椒溫中散寒;便溏者,加白朮健脾除濕;氣滯者,加木香行氣除脹;氣虛者,加黃耆、黨參補中益氣;血虛者,加當歸溫養補血。 
傳統服藥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內飴糖,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取汁,兌入飴糖,文火加熱溶化,分兩次溫服。
結論
小建中湯是一款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的良方,特別適合因脾胃虛弱、營衛不和引起的各種症狀和疾病。通過合理的食療配合,可以進一步增強其療效,促進身體的恢復。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禁忌和加減法,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