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麥冬湯:清養肺胃,生津潤燥的良方
- Hongji Medical

- 1月1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沙參麥冬湯出自《溫病條辨》,是中醫方劑中的經典方劑之一。其主要功效是「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主治「燥傷肺胃陰分證」。常見症狀包括口乾、咽乾、身體發熱、咳嗽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沙參麥冬湯適用症
沙參麥冬湯主要用於治療「燥傷肺胃陰分證」,這是「肺胃陰液不足」的情況,這種情況常見於口乾口渴、咳嗽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身體發熱、咽喉痛和胸悶胸痛等症狀。
口乾口渴是因為肺和胃的津液不足,患者會感到口乾口渴。咳嗽少痰則是由於肺部的津液受損,患者會咳嗽,但痰很少。
舌紅少苔是津液不足的表現,脈搏細而快則說明體內有熱,且津液不足。身體發熱是由於陰虛火旺,患者常會感到身體發熱。這些症狀都表明體內的津液不足,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不適反應。
咽喉痛和胸悶胸痛則是由於燥邪傷肺,導致咽喉乾燥疼痛,以及肺氣不暢,導致胸悶胸痛。這些症狀都需要通過滋陰潤燥的方法來進行治療,而沙參麥冬湯正是這樣一種有效的方劑。
脈象與舌象
脈象:數脈、細脈
舌象: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舌紅沒有津液
疼痛與症狀
疼痛:胸悶胸痛、咽喉痛
症狀:口乾口渴、咳嗽、吞咽障礙、幼兒痞塊、發燒、潮熱、眼瞼丹毒、咽喉乾燥、多痰、咳血、鼻孔兩翼煽動、幼兒手足心熱、月經期間流鼻血、幼兒麻疹、手腳容易出汗
沙參麥冬湯藥方解釋與功效
沙參麥冬湯的主要成分包括沙參、麥冬、桑葉、玉竹、天花粉、扁豆和甘草。以下是各成分的具體功效:
沙參:味甘微苦而性寒,有養陰清肺之功。沙參色白體輕,疏通而不燥,潤澤而不滯,是治療肺臟的中藥。
麥冬:甘寒之品,入肺胃經,可滋養肺胃津液。與沙參一起運用,可以生津液,清燥熱,效果顯著。
桑葉:專門清除燥熱,並宣散熱。與沙參、麥冬相配伍,扶正與祛邪兼顧,用藥十分周到。
玉竹:甘平,具有養陰潤燥之功效,滋而不膩。
天花粉:清熱生津,與玉竹相配可加強養陰生津、清熱潤燥之功效。
扁豆:健脾胃而助運化,這就是「培土生金」。
甘草:和中調和諸藥。

加減法
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可以對沙參麥冬湯進行加減:
咳嗽較重者:加貝母、杏仁等。
伴咯血者:加仙鶴草、白及、阿膠等。
大便燥結:加全瓜簍、火麻仁。
胃津傷而口渴甚者:可入梨汁而服。
沙參麥冬湯現代應用
沙參麥冬湯在現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乾燥症候群、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腸炎、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其主要功用是「清養肺胃,生津潤燥」,對於燥傷肺胃或肺胃陰津不足,咽乾口渴,或熱,或乾咳少痰的患者有顯著療效。

食療配合輔助治療方法
石斛沙參養陰湯的做法
材料:
石斛 10克
沙參 10克
薏仁 30克
麥冬 10克
桑葉 5克
甘草 3克
做法:
準備材料:將石斛、沙參、麥冬、桑葉和甘草分別用清水沖洗乾淨,薏仁提前浸泡2小時。
煮湯:
在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的清水。
將洗淨的石斛、沙參、麥冬、桑葉和甘草放入鍋中。
加入浸泡好的薏仁。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約40分鐘,直到材料的有效成分充分釋放。
過濾:
煮好後,將湯過濾出來,去除藥渣。
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少量的冰糖調味,攪拌均勻,待冰糖溶化後即可。
食用:
湯可以直接飲用,也可以作為日常飲品,分次飲用。
建議每日飲用一次,連續服用數日,以達到最佳效果。

功效:石斛沙參養陰湯具有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功效。適合用於口乾口渴、咽喉乾燥、咳嗽少痰、身體發熱等症狀。薏仁具有健脾祛濕的作用,與其他材料配合,可以更好地滋養肺胃,改善陰虛內熱的症狀。
注意事項: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體質虛寒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這道湯品不僅簡單易做,而且營養豐富,適合日常食療,幫助改善身體狀況,提高生活質量。
結語
沙參麥冬湯是中醫方劑中的經典方劑,具有「清養肺胃,生津潤燥」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沙參、麥冬、桑葉、玉竹、天花粉、扁豆和甘草,各成分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生津、滋陰潤燥的作用。
在現代醫學中,沙參麥冬湯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乾燥症候群、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腸炎、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通過藥物治療與食療配合,可以更有效地輔助治療,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