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湯: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經典方劑
- Hongji Medical 
- 2月2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5月14日
白頭翁湯是一種源自中醫的傳統方劑,以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而著稱,是治療熱毒血痢的經典方劑之一。在古代,痢疾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腸道疾病,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瀉,特別是帶有血和黏液的稀便,以及可能的發燒。古人發現,濕熱的天氣或環境會導致人體嚴重腹瀉,進而產生各種腸道疾病。
白頭翁湯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傷寒論》,這是一部由張仲景撰寫的醫學經典,成書於東漢末年。張仲景在書中提到:「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這句話明確指出了白頭翁湯的主要用途,即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痢疾。

白頭翁湯的方劑解釋
白頭翁湯由四味藥材組成,分別是白頭翁、黃柏、黃連和秦皮。按照中醫的「君臣佐使」理論,這四味藥材可以分為以下幾組:
- 君藥:白頭翁。白頭翁是這個方劑的主要藥材,主要作用於大腸和肝經,具有苦味和強烈的性質,能夠進入血液系統,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頭翁可以用來治療腸炎、肺炎、腫瘤、流感和肝損傷等疾病。 
- 臣藥:黃連和黃柏。黃連苦寒,能夠瀉熱、解毒,並幫助去除濕氣。黃柏同樣具有苦寒的特性,特別擅長清理腸道中的濕熱,與其他藥材一起協助清熱解毒。 
- 佐使藥:秦皮。秦皮味苦澀且寒,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能收斂止痢,減少腹瀉,有助於控制熱痢的嚴重症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秦皮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包括香豆素、木質素和酚類化合物,這些成分賦予了秦皮多種藥理作用,如抗炎、抗腫瘤、抗氧化和抗抑鬱等。 

白頭翁湯的病機
白頭翁湯的病機主要與濕熱疫毒有關。在濕熱的天氣或環境中,濕熱疫毒容易侵入人體,導致大腸中的濕熱邪氣積聚,使得腸道氣滯不通。這種情況下,熱毒會深入體內,進入血分階段,導致嚴重的腸道病變。
當熱毒侵入大腸時,會損傷腸絡,導致下痢鮮豔膿血。同時,熱毒下迫大腸,使得肛門灼熱,阻滯氣機,引發腹痛和裏急後重。此外,熱毒傷津,使人感到極度口渴,舌頭呈現紅色,舌苔黃色,脈象滑數。這些症狀都是熱毒熾盛的表現。

因此,白頭翁湯的立法組方旨在清熱燥濕,涼血解毒。通過使用白頭翁、黃連、黃柏和秦皮等藥材,這個方劑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降低血液中的火熱,從而達到治癒痢疾的效果。
白頭翁湯的功效
白頭翁湯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它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降低血液中的火熱,從而達到治癒痢疾的效果。其主要症狀包括下痢鮮豔膿血、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熱、渴欲飲水、舌紅苔黃、脈滑數等。

此外,這個方劑還具有抗腫瘤、抗病毒、抗炎、抗陰道毛滴蟲病、抗菌、殺精、抗氧化、抗突變、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功能及影響細胞增殖和死亡等多種藥理作用。
現代醫學中,這個方劑常用於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屬於濕熱毒邪偏盛的疾病。
白頭翁湯的現代應用
在現代醫學中,白頭翁湯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它常用於治療急性腸炎腹瀉、眼睛結膜炎、細菌性腸炎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泌尿系統感染、急性腎損傷、關節炎、高尿酸血症和癌症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這個方劑對於某些痢疾桿菌,特別是志賀氏桿菌和施氏桿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但是對於福氏桿菌和宋內氏菌的抑制作用較弱,對多種沙門氏菌的作用也很弱,甚至沒有抗菌效果。
此外,這個方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等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注意事項
使用白頭翁湯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脾胃虛寒者慎用:由於白頭翁湯中的藥材多為苦寒之品,脾胃虛寒者應慎用,以免加重虛寒症狀。 
- 孕婦慎用:孕婦應謹慎使用這個方劑,以免影響胎兒。 
- 體質虛弱者:體質過於虛弱者應減量或配合補益藥物使用,以免藥物過於寒涼傷及正氣。 
- 辨證施治:使用這個方劑時需要準確辨證,確保適用於熱毒血痢,對於寒濕或虛寒引起的腹瀉並不適用。 
結語
白頭翁湯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劑,以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在歷史上被廣泛應用。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其在多種疾病治療中的有效性。然而,使用這個方劑時需要注意辨證施治,確保其適用於熱毒血痢,並注意藥物的寒涼性質對不同體質的影響。通過科學的應用,白頭翁湯在中醫治療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