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丸詳解:滋陰平肝,聰耳明目之良方
- Hongji Medical

- 5月2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關於左慈丸的確切出處,目前存在兩種說法:
《重訂廣溫熱論》: 您提供的資料提到「《重訂廣溫熱論》卷二」是此方的出處。
《飼鶴亭集方》: 另有說法指出左慈丸出自《飼鶴亭集方》。
由於《重訂廣溫熱論》與《飼鶴亭集方》均為古代醫學典籍,因此左慈丸的具體出處,仍需進一步考證。
左慈丸以其滋陰平肝、聰耳明目的功效而聞名,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虛火上擾所致的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症。全方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加入磁石、石菖蒲、五味子等藥,增強了潛鎮安神、開竅聰耳的作用,更適合於肝腎陰虛兼有虛火上擾者。

左慈丸的方劑介紹
左慈丸的組成為:
滋補肝腎之君藥: 熟地黃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能滋養肝腎之陰,填補精髓,為治療肝腎陰虛之要藥。
滋補肝腎之臣藥: 山茱萸、山藥
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的功效。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
兩藥合用,滋補肝腎,固澀精氣,加強熟地黃的滋補作用。
清洩相火之佐藥: 牡丹皮、澤瀉、茯苓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三藥合用,能清洩相火,制約溫補藥物的滋膩之性,防止滋補過度。
潛鎮安神、開竅聰耳之佐使藥: 煅磁石、石菖蒲、五味子
煅磁石味辛、鹹,性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的功效。能潛降上亢之陽,鎮靜安神,改善耳鳴耳聾。
石菖蒲味辛、苦,性溫,歸心、胃經,具有化濕開胃、開竅寧神的功效。能開竅通耳,改善耳鳴耳聾。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寧心安神的功效。能收斂耗散之氣,寧心安神,改善耳鳴耳聾。
左慈丸方劑病機
左慈丸主要針對的是肝腎陰虛,虛火上擾所導致的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症。其病機分析如下:
肝腎陰虛: 多因久病傷陰、勞累過度、房事不節等因素,導致肝腎之陰虧虛。
虛火上擾: 肝腎陰虛,則陽氣相對偏亢,虛火上擾清竅,導致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症狀。
精髓不足: 肝腎虧虛,精髓不足,不能上榮於耳,則耳竅失養,出現耳鳴耳聾。
整體表現: 患者常表現為耳鳴耳聾、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乾咽燥、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
左慈丸功效和適用症
功效: 滋陰平肝,聰耳明目。
主治: 肝腎陰虛,虛火上擾所致的耳鳴耳聾、頭暈目眩。
适用症:
耳鳴耳聾,時作時止,或持續不休。
頭暈目眩,視物模糊。
腰膝酸軟。
口乾咽燥。
五心煩熱。
失眠多夢。
舌紅少苔。
脉細數。
方劑比較
左慈丸與其他治療耳鳴耳聾的方劑相比,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六味地黃丸: 主要用於滋補肝腎之陰,適用於肝腎陰虛之證。左慈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味而成,更偏重於潛鎮安神、開竅聰耳,適用於肝腎陰虛兼有虛火上擾者。
耳鳴左慈丸: 柴胡的加入具有疏肝解鬱之效。
杞菊地黃丸: 適用於肝腎陰虛,目澀畏光,視物昏花等症。與左慈丸相比,杞菊地黃丸更偏重於明目。
磁朱丸: 適用於肝腎陰虛,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與左慈丸相比,磁朱丸更偏重於
鎮心安神。
左慈丸的特點在於其滋陰平肝,聰耳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擾引起的耳鳴耳聾。
左慈丸現代應用與研究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左慈丸具有以下作用:
改善內耳血液循環: 左慈丸能擴張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耳鳴耳聾。
保護聽神經: 左慈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保護聽神經的作用,能減輕噪音對聽力的損傷。
抗衰老作用: 左慈丸中的一些藥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助於延緩衰老。
臨床應用: 左慈丸廣泛應用於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老年性耳鳴耳聾、眩暈症等疾病。
注意事項
辨證用藥: 左慈丸適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擾引起的耳鳴耳聾。對於實火上炎或痰瘀阻滯者,不宜使用。
若有不適,立即停藥: 服藥期間若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左慈丸是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扰引起的耳鸣耳聋的常用方剂,具有滋阴平肝,聪耳明目的功效。但在使用时,应注意辨证用药,并注意相关的饮食宜忌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