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湯:養心安神、補肝血的經典方劑
-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1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5月12日
酸棗仁湯出自東漢醫家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主要用於治療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
由於生活壓力和環境因素,人們容易出現心神不寧、失眠、盜汗等症狀。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詳細描述了酸棗仁湯的組成和應用,強調其在養心安神、補肝血方面的有效性。

酸棗仁湯方劑解釋
酸棗仁湯的主要組成包括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等五味藥物,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進行分組:
- 君藥:酸棗仁為君藥,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酸棗仁甘酸性平,能夠補肝血、安神定志,特別適合治療因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 
- 臣藥:川芎為臣藥,具有活血行氣的作用。川芎辛溫,能夠活血行氣,改善局部血流,促進毒素排出,與酸棗仁共同作用,增強養心安神的效果。 
- 佐使藥:知母、茯苓、甘草;知母能夠清熱潤燥,與酸棗仁共同作用,能夠清熱安神,改善虛熱內擾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茯苓能夠健脾利濕,增強脾胃功能,與知母共同作用,能夠清熱利濕,改善虛熱內擾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甘草能夠補土養心,調和諸藥。 

酸棗仁湯病機
酸棗仁是常見的中藥材,最早的使用文獻紀載,能追溯到漢朝的《神農本草經》。
常見的食用方式,能沖泡烹煮成「酸棗仁湯、酸棗仁茶、養心茶」,有安神養心、斂汗生津的功效。新鮮乾燥的酸棗仁,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胃腸消化。
《金匱要略心典》提到:「肝血充足,魂能守舍,則夜寐安寧。」《黃帝內經》提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 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曰不瞑矣。」
平時虛勞過多的人,體內肝血不足,魂魄不能守舍。由於肝為剛臟,內寄相火,陰血虛而生內熱,虛熱上擾則心神不寧,所以出現「虛煩不得眠」,這種失眠就是明明很累了,卻睡不著覺。
適用症與功效
酸棗仁湯的主要適用症是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這些症狀多與心神不寧、血虛有關。
酸棗仁湯的主要功效是養心安神、補肝血。通過養心安神、補肝血、清熱潤燥、健脾利濕的作用機制,能夠有效改善因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引起的各種症狀。
現代應用
在現代醫學中,酸棗仁湯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與肝血不足、虛熱內擾相關的症狀和疾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應用範圍:
- 失眠:酸棗仁湯能夠有效治療失眠,通過養心安神、補肝血、清熱潤燥、健脾利濕的作用,改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 
- 心悸:酸棗仁湯能夠有效治療心悸,通過養心安神、補肝血、清熱潤燥、健脾利濕的作用,改善心悸、失眠、盜汗等症狀。 
- 盜汗:酸棗仁湯能夠有效治療盜汗,通過養心安神、補肝血、清熱潤燥、健脾利濕的作用,改善盜汗、失眠、心悸等症狀。 
- 神經衰弱:酸棗仁湯能夠有效治療神經衰弱,通過養心安神、補肝血、清熱潤燥、健脾利濕的作用,改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 
注意事項
使用酸棗仁湯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辨證施治: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具體症狀包括面色蒼白、不眠、心悸怔忡、盜汗等。在使用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辨證施治,確保方劑的適用性。 
- 禁忌症:肝血實證、火旺者不宜使用本方。本方藥性偏於溫補,對於實證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 
- 特殊人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酸棗仁湯時,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確保用藥安全。 
結語
酸棗仁湯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中醫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方原理和顯著的療效,成為治療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的經典方劑。
通過對其出處、方劑解釋、適用症、功效及其現代應用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該方劑在中醫臨床實踐中的重要價值和廣泛應用。酸棗仁湯通過養心安神、補肝血、清熱潤燥、健脾利濕的作用機制,達到治療因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引起的各種症狀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