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湯: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的良方
- Hongji Medical
- 2024年12月30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5月15日
三仁湯,又名「Three Kernels Decoction」,是一種源自《溫病條辨》的傳統中醫方劑,屬於祛濕劑。其主要功效是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特別適用於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於熱證。本文將詳細介紹三仁湯的組成、功效、主治、病機、運用及現代應用,並探討其食療配合輔助治療的方法。
方劑組成
三仁湯的組成如下:
杏仁五錢 (15g)
飛滑石六錢 (18g)
白通草二錢 (6g)
白蔻仁二錢 (6g)
竹葉二錢 (6g)
厚朴二錢 (6g)
生薏苡仁六錢 (18g)
半夏五錢 (1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三次。

三仁湯的方劑組成解釋
三仁湯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於熱證。其組成包括杏仁、滑石、通草、淡竹葉、厚朴、薏苡仁和半夏。這些藥材在方劑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共同發揮作用。
君藥:杏仁
杏仁是三仁湯中的君藥,也就是主要藥物。它的主要作用是宣暢上焦肺氣,清熱潤燥,止咳化痰。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能夠清肺熱、潤肺燥,並能化痰止咳。
臣藥:滑石、薏苡仁
滑石:滑石性寒滑,能清熱利濕,特別適合用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等症狀。
薏苡仁:薏苡仁性涼味甘,能利水滲濕,清熱排膿。它主要作用於中焦和下焦,幫助排除體內的濕熱,特別是對於小便不利和濕熱蘊結的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佐藥:白蔻仁、厚朴
白蔻仁:白蔻仁味辛性溫,具有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的功效。它主要作用於中焦,幫助運化水濕,促進脾胃功能,從而增強三仁湯的利水消腫效果。
厚朴: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它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能夠幫助燥濕化痰,使藥效更加全面。
使藥:通草、淡竹葉
通草:通草性味甘淡,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它主要作用於下焦,幫助排出體內的濕熱,改善小便不利、淋漓不盡等症狀。
淡竹葉: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止渴的功效。它主要作用於上焦和中焦,幫助清熱利尿,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半夏:在三仁湯中起到輔助作用,主要用於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三仁湯
病機
三仁湯主要用來治療濕溫初期的病症,這時候病邪還在氣分,濕氣比熱氣更重。這種病通常是由外感濕熱之邪和體內濕飲內停引起的。
當外邪再次侵襲時,內外邪氣結合,就形成了濕溫。濕邪會阻礙衛陽,導致頭痛和怕冷;濕氣重濁,所以身體沉重、疼痛,四肢疲倦;濕熱蘊結在脾胃,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胸悶和不思飲食;濕氣屬陰,在申酉時(下午3點到7點)最旺盛,這時候邪正交爭,所以午後會發熱。
三仁湯的症狀很多,容易被誤診。例如,怕冷是由濕邪阻礙衛陽引起的,和感冒的怕冷不同;午後發熱是由濕氣遏制熱氣引起的,和陰虛引起的潮熱不同。

吳瑭在《溫病條辨》中提出了「三戒」:
第一,不能因為頭痛怕冷就以為是傷寒而發汗,這樣會傷害心陽,導致神昏耳聾,甚至眼睛閉不上、不想說話;
第二,不能因為胸悶不思飲食就以為是停滯而瀉下,這樣會傷害脾胃,濕邪會乘勢下注,導致嚴重的腹瀉;
第三,不能因為午後發熱就以為是陰虛而用滋陰藥,濕氣是膠滯的陰邪,再加滋陰藥,會導致濕氣更加難以去除。
所以,治療的方法應該是宣暢氣機、清熱利濕。
功效
三仁湯就像一支分工明確的團隊,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
杏仁;是隊長,負責統領全局,主要任務是疏散風熱,宣肺利氣,幫助排除體內的濕熱。
滑石和薏苡仁;是副隊長,協助隊長完成主要任務,滑石負責清熱利濕,薏苡仁負責利水滲濕,特別是對於小便不利和濕熱蘊結的症狀。
白蔻仁和厚朴;是隊員,負責協助副隊長,白蔻仁幫助運化水濕,促進脾胃功能,厚朴則負責燥濕化痰,健脾和胃。
通草和淡竹葉;是通訊員,負責引導藥物到達病所,通草幫助排出體內的濕熱,淡竹葉則負責清熱利尿,緩解口渴、煩躁等症狀。
半夏;是後勤保障,負責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幫助緩解胃腸不適。
通過這樣的分工合作,三仁湯能夠有效地宣暢氣機,清利濕熱,治療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於熱證。

三仁湯的主要功效是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其適用於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於熱證,主要症狀包括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運用
辯症要點
使用三仁湯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辯症要點:
頭痛怕冷:這是由於濕邪阻礙了衛陽,導致頭部不適和怕冷。這種怕冷和感冒的怕冷不同,感冒通常伴隨發熱,而濕溫的怕冷則伴隨身體沉重和疲倦。
身體沉重、疼痛:濕氣重濁,會讓身體感覺沉重,四肢疼痛,這是由於濕邪阻礙了氣機的運行。
胸悶不思飲食:濕熱蘊結在脾胃,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胸悶和不思飲食。
午後發熱:濕氣屬陰,在下午3點到7點最旺盛,這時候邪正交爭,會導致午後發熱。這種發熱和陰虛引起的潮熱不同,潮熱通常在夜間發作,而濕溫的發熱則在午後。
現代應用
在現代醫學中,三仁湯仍然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濕熱症狀。例如:
腸胃炎:濕熱蘊結在脾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三仁湯可以通過清熱利濕,幫助緩解這些症狀。
濕疹:濕熱蘊結在皮膚,導致濕疹、瘙癢等症狀。三仁湯可以通過宣暢氣機,幫助排除體內的濕熱,緩解皮膚問題。
感冒:在夏季,由於濕熱環境,感冒容易伴隨濕熱症狀。三仁湯可以幫助緩解頭痛、怕冷、身體沉重等症狀。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三仁湯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辨證論治:三仁湯主要用於濕重於熱的症狀,如果熱重於濕,則不適合使用三仁湯。
避免誤治:三仁湯的症狀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例如感冒或陰虛。誤用其他治療方法可能會加重病情。
配合食療:在使用三仁湯的同時,可以配合一些食療方法,例如薏苡仁粥、杏仁茶等,幫助增強療效。
食療配合
在使用三仁湯的同時,可以配合一些食療方法來增強療效。在夏天雨水較多的時候,濕邪導致眩暈、腹瀉的人就會比其它時候多。這時夏天常用的綠豆湯就要少喝,否則容易使脾胃的濕氣過重,阻滯人體氣機樞紐的運轉。推薦一款粥品 ─ 「三仁粥」。
「三仁粥」是根據清代名醫吳鞠通的「三仁湯」變化而成。原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加上半夏、竹葉、厚朴、通草、滑石這幾味藥組成。

吳鞠通把人體「橫向」地分為:上、中、下三焦。三焦是人體氣血精液的通道,人體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廢物的排出都在三焦進行。如果濕熱侵襲了人體,經常會瀰漫三焦,這時濕熱不是單純地在上焦、中焦或下焦,而是在臟腑之間。
「三仁湯」對於祛除三焦濕邪、調理脾胃功能有顯著功效,不過這畢竟是藥方,需要經醫師辯證加減。作為日常保健之用,可以把「三仁湯」換成「三仁粥」,尤其是在夏季濕熱的天氣下,對健康很有幫助。
📌「三仁粥」的做法
材料:薏苡仁30克、梗米50克、白蔻仁6克、炒杏仁5克。
作法:炒杏仁去皮後剁碎、白蔻仁剁碎備用。將薏苡仁和梗米一起熬粥,起鍋前五分鐘,放入炒杏仁、白蔻仁。
▪️用法:每天1-2次,連服3-5日。
備註:杏仁分苦杏仁和甜杏仁兩種,兩者皆有潤肺散滯的效果。甜杏仁,毒性低,多供一般食用。苦杏仁的種皮和胚芽部分含有劇毒氫氰酸,所以食用時一定要去皮、尖,雖毒性較高,但藥效佳,多為中醫用藥。

結語
總之,三仁湯是一種專門用來治療濕溫初期的方劑,特別適合那些濕氣重於熱氣的患者。通過宣暢氣機、清熱利濕,三仁湯能夠有效地緩解頭痛、怕冷、身體沉重、胸悶和午後發熱等症狀。
然而,由於這些症狀容易被誤診,使用三仁湯時需要特別注意,避免誤用其他治療方法。正確的使用三仁湯,不僅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還能避免因誤治而引發的更多問題。因此,在使用三仁湯時,務必遵循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確保對症下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